“来大理,读书吧!”






















大理州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近年来,在建设“书香大理”的浓郁读书氛围中,活跃着众多不同类型的读书会,持续不断地为大理注入思想活力和文化内涵。读书会与大理的城市属性、文化品位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为“在大理爱上生活”新添生动注脚。近期,大理州融媒体中心开设 “悦读驿站”专栏,充分展示活跃于各县(市)的读书会风采。













大理读吧

2018年10月2日,大理读吧第24期,著名诗人霍俊明与资深记者秦蒙琳现场交流互动。


如果说大理众多的读书会是一个芬芳四溢的百花园,大理读吧就是其中绽放较早、花期较长的那一朵。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大理读吧为作家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书友营造了一方学习与交流的心灵驿站,成为大理知名度较高的一个文化交流空间。近日,在大理读吧举办第103场公益读书会之际,记者专访了大理读吧创办人、青年作家又凡,请她讲述大理读吧的“悦读”故事。














01
记者:请向读者朋友简单介绍一下大理读吧。

又凡:大理读吧是一场公益读书活动,自2016年3月26日举办第1期——那家伦《金沙屹》首发•分享会以来,以“建设书香社会,推进全民阅读”为宗旨,定期不定期举办新书发布会和作品分享会,构建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同时通过媒体不间断地宣传报道增强读书氛围,鼎力推荐本土作家和作品,以此传播、传承、弘扬大理的文学和文化。

2016年3月26日,大理读吧第1期,著名作家那家伦分享小说集《金沙屹》的创作故事。


02
记者:听说大理读吧前后迁移过好几个地方,请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下。

又凡:是的,大理读吧最早落地大理大学的一点书屋,后来考虑到学校有两个假期,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做不了读书活动,而彼时恰好有了与古斯曼咖啡书屋合作的机会,于是搬到地处大理古城天主教堂的古斯曼咖啡书屋。不久后,被喜心主屋的全视角洱海美景吸引,大理读吧又搬到洱海南面山坡的喜心主屋。2020年秋天,大理州图书馆有一个阅读空间,大理读吧有机会入驻,便迁到大理州图书馆,并于2020年12月19日在图书馆举办了第56期书会——张庆国小说主题分享会,直到今天。

2020年12月9日,昆明市作协主席张庆国在大理读吧分享小说创作。


03
记者:创建大理读吧时,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又凡: 作为一个生于、长于大理的写作者,多年以来有一个现象让我感到小有遗憾,不少作者辛辛苦苦公开出版作品后,却缺少走向读者、走向市场的途径。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想是因为大理虽然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等响亮的名号,但直到今天仍然缺乏长期策划、包装作家和作品走向市场的专业机构,导致许多作者撰写、出版的作品影响面较小;而另一方面,一些想要深度关注、了解认识大理在地文学、文化艺术的读者,却苦于找不到这些作品。就想着能不能搭建一个平台,一方面推荐大理作家的优秀作品,一方面为深爱大理的读者找到大理好书,于是,就创办了大理读吧这一公益读书活动。


大理读吧更像是一座小桥,桥的一端是以大理为主的作家和作品,另一端是热爱大理想要深度了解大理的读者,希望这座小桥能够在更多维度上连通大理与世界。

2025年6月21日,著名编剧李维龙老师在大理读吧分享作品《徐家往事》。


04
记者: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多少期?都有哪些作家参与过书会?书友的参与度如何?

又凡:截至8月28日,共举办103期公益读书活动,先后有本地作家那家伦、纳张元、李镜泷、左中美、何永飞、苏金鸿、张淼、杨泽文、李智红、杨学文、杨友泉、李达伟、郁东、忆苏、张雁铎、李维丽、秦蒙琳、王晓云、疏雨等的新书发布会和作品分享会;有著名诗人霍俊明,厦门作家黄橙,以及云南著名作家张庆国、雷杰龙等作为主嘉宾的作品分享会。


参会书友每期都有老朋友,也都有新面孔,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前来大理旅游的读者,因在线上惊奇地看到书会预告,到现场参加活动,之后与新老书友成为好朋友,从而爱上大理的。

2020年7月3日,大理读吧第49期,大理大学文学院院长、大理州作家协会主席纳张元教授为大理读吧书友讲授《大理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05
记者:请问你怎样选择分享书目?如何平衡深度与普及?

又凡:大理读吧在创立之初,开始是我们主动找作家,保持一月一场读书活动。后来,渐渐有单位、作家主动联系我们,当我们被“需要”,就会在保持不脱离“读”字的基础上,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读”非遗的活动,“与孩子一起读诗”“献给妈妈的礼物”等朗诵活动。


大理州作协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一直是大理读吧分享的重要内容;一些不在作协系统,但常年笔耕不辍,在某一领域有独特建树并出版了专著的,如张炜老师拍摄苍山鸟类的专著《我们生在大理——大理野生鸟类》,杨士斌老师持续拍摄洱海长达50年的作品集《洱海的样子》,杨家驹老师拍摄大半生的“云”主题画册《大理云景》,类似的作者和作品,也会兼顾分享。


同时,也会每年定期举办一些主题书会,比如固定在每年1月5日(徐霞客生日)的“徐霞客主题”书会,固定在三月的“女作家书会”,固定在4月的世界读书日“我正在读的一本书”分享书会。还有就是关注自闭症孩子的主题书会,《看风的孩子》分享会等。

2025年4月26日,大理读吧第99期,杨家驹老师向大理州图书馆赠书《大理云景》。


06
记者:大理读吧为什么大力倡导“来大理读书吧”?

又凡:我理解的读书大概有三个要素:书,读书的人,环境。在北京读书和在大理读书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贝加尔湖畔读书和在苍山脚下读书,感觉肯定也不会相同。


大理最具特色的是“院子”,院中有花有树有井,很多老大理人应该都有过一个经历:抬着小凳子,追着太阳读书。那是冬春时节,阳光厚重如同碎银子铺满角角落落,瓦檐弯弯曲曲的线条在小院的照壁上、地上落下好看的“狗牙”,房子坐西朝东,阳光从西往东挪动,狗牙也随着太阳的西斜而寸寸东移,读书人捧一本心爱的书,一早坐在西面,中午坐在院中井旁,下午,就在照壁墙根,一整天追着太阳读书,或者在哪个地方读书,首先看太阳落到哪里,是很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来大理读书吧”,其实倡导的是一种回到天地之间,脚踩土地,背倚青天,头顶日月,手捧书本的朴素阅读方式。

2025年5月24日,大理读吧第101期,《白云生处一掌雪》情景朗诵现场。


07
记者:在这100多场书会中,哪些瞬间让你此刻回想起来依然感动?

又凡:第1期,著名作家那家伦老师头戴礼帽,一身黑色礼服,杵着手杖,在同学搀扶下颤颤巍巍走上讲台,跟书友认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观点。


第72期,2022年5月31日,“我的乡村 我的写作”祥云农民作家创作分享会,农民诗人山雨朗诵自己的诗“捞墒的打塘的拉膜的/栽烟的盖粪的浇水的/一个农人就是一个可爱的动词……这些可爱的动词存在一天/南高原的红土地就生动一天……”如今,这些农民作家越来越受到省、州作协和大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刚结束不久的第100期,正巧是“读好书 做好事”大理青少年征文活动颁奖专场,来自全州的青少年代表参加了书会,现场朗诵了自己的获奖作品,可以说是以特殊的专场书会标注了大理读吧走过100期的特殊时间节点。


还有刚刚过去的8月27日第103期,王灵峡《滇西抗战中的人与事》,老艺术家现场拉起手风琴,演唱《长城谣》的动人瞬间……

2022年5月21日,大理读吧第72期,祥云农民诗人山雨朗诵自己的诗《可爱的动词》。


08
记者:在你眼里,大理读吧是“一些人在一起看书”,还是把它视为一个平台,让它能承载更多的内容?

又凡:这个总结得非常好,大理读吧看起来真的就是“一些人在一起看书”, 之前有朋友也曾经说过,“大理读吧看起来像一个书店”,其实,这也只是看起来像。在我心里,一直努力的方向是将大理读吧营造成为一个大理小型的文化艺术交流空间,从读书,到读画(画展),到读片(新片分享),文学、文化和艺术的交流、碰撞、交汇,甚至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交融、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乡村和城市的交融、民族和世界的交融,都可以在一场又一场定期不定期的活动中得以实现。


我们也希望,大理读吧可以在岁岁年年中自然生长,和大理的文化气韵、文脉之河一起缓缓行进,因为大理读吧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哪怕只是一株小小的水草,一脉涓涓的细流。

2023年6月23日,大理读吧第86期,“花为心相”紫清油画个展现场。


09
记者:在举办书会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又凡:困难肯定是非常多的,好在大理读吧是“自然生长”的“大理城事”,读书,分享作品,寻找好书,赓续文脉,都是自然需求,大理读吧努力长线回应了这样需求,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总能想到办法。近10年来,大理读吧像是一条小河,有时纳入一脉小溪,有时告别一面平湖,总之自己流出弯弯曲曲的应该有的河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理读吧背后有“又凡读书社”7位理事的鼎力支持和默默付出,他们本身就是有知名度的作家,多年来在策划、组织、宣传,尤其是克服种种不可预见的困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理读吧一直坚持的黑板报预告方式。


010
记者:如何做到在阅读的基础上适度拓展?

又凡:在“读”的外延上进行拓展,从读书、读画,到读片,大理读吧举办过杨云水、刘学邦、紫青等的画展;像《一掌雪》《月亮街》这样的主题片,因其涉及大理“雪”“月”的重要主题,大理读吧也会第一时间和书友分享。

2022年8月21日,大理读吧第75期,洱海论坛宣传片《一掌雪》中的诗意分享会现场。


011
记者:你是怎么理解“读书”这件事情的?

又凡:大理读吧的背景墙上写着:读书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人做事,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终其一生的学习行为。我想这完全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理解。

在书会现场诚挚分享交流大理读吧书友


012
记者:在你的设想中,大理读吧未来“更好的模样”还有哪些可能?

又凡:我特别希望大理读吧能有机会分享更多来自全国、全世界的作家撰写大理的作品,也希望大理读吧越来越有能力把与大理相关的作家和作品推向喜欢的读者。同时,大理读吧可以被更丰富、更多元的文化创意、文创产品支撑,可以有更多文化、文学艺术方面的深度、长远交流。

2022年6月26日,著名作家雷杰龙《临梵》小说集分享专场现场。


013
记者:大理读吧如何为“书香大理”增添书香气质?

又凡:主要还是品牌的影响力,大理读吧作为一个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交流空间,核心还是什么样的人在读,读什么,怎么读。大理读吧一直努力的,就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公益读书活动,和作家朋友、读者、媒体一起,把“读书”这件事情做得更有深度、广度、宽度和温度,让大理读吧成为大理生动的文化地标和城市表情,从而增强书香大理的氛围感和书香气质。


总之,“来大理,读书吧”,是大理苍山洱海之间自然生长的文化艺术交流、碰撞、融合,是一群因“读书”聚在一起的新老朋友,互相滋养的“活着”的“城事”。我们因阅读而相遇相知,因相互滋养而快乐丰盈。

2025年5月17日,又凡主持大理读吧第100期。


记者:王晓云

编辑:褚雪琴 施晓倩

责编:字昕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