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句话,为“大香格里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call!

9月22日,2025年“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第三次协作会议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召开,大理、丽江、迪庆、怒江、保山、德宏、临沧七州(市)党政领导、文旅部门负责人、文旅企业代表等同聚于此,共商深化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

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致辞

一起来看看↓



在2025年“大香格里拉”

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席会议第三次协作会议上的

致辞

(节选)


杨国宗



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苍洱风光展示着生态云南的壮美,“文献名邦”传颂着千年文脉的底蕴,“风花雪月”诠释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理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世界地质公园、全球生态宜居城市、国际湿地城市、东亚文化之都等多项桂冠于一身,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让人离开了还想再来的地方,记得住乡愁”。


下面,我用三句话与大家分享大理的魅力。


第一句话,大理有山水荟萃的人间盛景,诚邀您共赏四时风光。优美生态,是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是大理最华美的盛装。大理的山水,浑然一体、亘古常青,苍山巍峨勾勒出天际的韵律,洱海浩渺激荡着岁月的韵脚,“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成为云南自然生态的生动注脚。大理的天气“常如二三月”,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65.5%,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数达1-2万个,坐拥海拔1900米左右的“黄金高度”,雕琢出大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温润气候,成为云南“四季如春”的真实写照,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举全力实施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将最美的生态奉献给各族人民,洱海这颗“高原明珠”重焕清澈容颜,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向生态之治的历史性转变,山与水、林与田、湖与草、城与人的完美交融,养眼的蓝天、养肺的空气、养生的食品、养心的环境,铸就大理绝佳的旅居之地、疗愈胜境,成为您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



第二句话,大理有赓续绵延的历史文脉,诚邀您共品千载余韵。历史是大理的精魄,文化是苍洱的魂灵。目前,大理是全国唯一拥有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州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1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33个,传统村落162个,文物保护单位64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833项。浸染千年的历史积淀,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互帮互助的民族同心,让大理成为翰墨流芳、人文荟萃、深刻影响南亚东南亚的“文献名邦”、“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在大理,每一缕风都诉说着徐霞客游记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记载着杨升庵的诗词,从《南诏奉圣乐》的宫廷雅颂到白族“大本曲”的民间叙事,从家喻户晓的《五朵金花》,到侠骨柔情的《天龙八部》,从返璞归真的《去有风的地方》,到旅居大理的人间烟火,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疗愈着人们的心田。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理历史遗珍、乡土文化、民族符号的深度挖掘,白州千年文脉正在新时代呈现新内涵、绽放新光彩。这始于山水、成于历史、归于烟火的美,为大理推进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第三句话,大理有诗意浪漫的烟火气息,诚邀您共绘美好生活新图景。大理的美好,从不止于风景、也未远离生活,它是市井生活中的温情和诗意,是舌尖上的记忆和乡愁,是慢节奏生活中的心灵相遇。近年来,我们聚焦深度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秉持“大香格里拉”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理念,把建设旅居目的地作为促进深度游的抓手和切口,不断巩固提升酒店与民宿规范发展试点成果,持续打响“在大理爱上生活”、“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大理美好生活季”、“旅居大理·品味乡愁”、“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全域旅居度假之地”等IP,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家、科学家、年轻游客等“新大理人”长期旅居于此。他们或是在洱海生态廊道边找一家美宿小住,享受美景与美味相伴的美好时光;或是到凤阳邑、沙溪古镇、阿尼么村、佛堂村等“艺术家第二居所”寻得一处老院子,静下心来品茶读书,体验田园慢时光,领略千年不变的古道风韵,感悟诗意人生的浪漫。去年,全州游客接待量突破1.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716亿元,大理市荣登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首位。总之,在大理,无论您走到哪里,抬眼望,就是旅游,低头思,便是生活。




来源:“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施晓倩

责编:字昕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