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小河淌水 幸福弥渡”主题民歌演唱会在大理弥渡举行,标志着2025年小河淌水·大理弥渡民歌节正式启幕。来自国内外的歌手、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以歌会友,唱响传承与时代的旋律。
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被誉为“民歌之乡”,有着深厚的民歌土壤,仅在册民歌就近400首,其中《弥渡山歌》《绣荷包》等经典作品流传至今。2011年,弥渡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弥渡民歌保护传承的决定》正式施行,为弥渡民歌保护传承提供了法治保障。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弥渡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次演唱会以“和谐、传承、幸福、开放”为脉络,分为四个篇章,集中展示了弥渡民歌的独特魅力与当代表达。在“和谐弥渡”篇章,少年儿童通过服饰展示和歌舞表演展现新时代风貌;“传承弥渡”篇章中,《绣荷包》《弥渡山歌》等传统曲目轮番登场,经典旋律在新声演绎下焕发新彩;“幸福弥渡”篇章唱响百姓生活新貌,《幸福弥渡》《月亮出来》等曲目受到观众热烈回应;“开放弥渡”篇章则展现民歌跨越国界的交流魅力,中外演员同台献唱,展现弥渡民歌的开放姿态。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弥渡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央音乐学院文艺宣讲师陶冶带来的《风也唱情歌》,就是她经过深入走访调研,为弥渡量身打造的一首拥有花灯元素的民歌。
中央音乐学院文艺宣讲师陶冶:“我觉得能够把花灯文化以及花灯音乐元素传递给全国的观众,让他们听到花灯曲目有多么好听、优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留学生、英国女中音歌唱家菲比演唱《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传递异国民歌的浪漫;大理大学泰国留学生组合演绎的《伊桑女孩等待爱情》让观众聆听泰国民歌的韵律,为晚会增添了新意。
大理大学泰国留学生刘香莲(中文名)说:“我来到弥渡演唱,弥渡人很热情好客。传统民歌、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弥渡是一座很开放包容的城市。”
晚会现场气氛热烈。舞台上,五彩斑斓的灯光交织闪烁,将整个舞台装点得美轮美奂,演唱者宛如一群灵动的音乐精灵,带着对民歌的无限热爱与赤诚,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之中。舞台下,观众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喜悦,沉醉在甜美的歌声里,掌声和欢呼声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
观众李晋婷说:“作为一名弥渡人,看了今天晚上的晚会,很震撼,也很激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黄绍成老师,他专门为我们弥渡写了一首歌,真的是很用心,也很好听,让我听了很感动。”
观众李迎春说:“我们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开始学着唱弥渡民歌,它朗朗上口,节奏好。通过2025年小河淌水·大理弥渡民歌节系列文化活动,我觉得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喜欢上咱们的弥渡民歌。”
此次演唱会注重民族性与世界性交融、艺术性与群众性并重、视觉与听觉双重体验。保留民歌原生态韵味,融入非遗传承表演艺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弥渡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
民歌演唱会总导演海燕说:“这次民歌演唱会,国内外歌手汇集到弥渡,展示中国民歌的魅力,展示了中国的优秀且灿烂的文化。”
来源:央广网 微弥渡
编辑:王丹
审核:赵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