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祥云非遗与青春诗会相遇

829日至31日,为期三天的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2025年最早叫云南的地方·《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诗遇非遗·品味乡愁”展示展演活动圆满结束。

走进“沙龙小炉匠”传习所,叮当作响的敲击声仿佛带着韵律。汪开荣、张朋武、曹立国三位银器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讲授银器知识,现场演示锻打、錾刻等银器制作工序,银块在火中熔炼,在锤下延展,最终化作精巧的艺术品。游客们不仅亲眼见证一件银器的诞生,更能在指导下亲手体验,让非遗从“可望”变成“可及”。

一旁的“非遗小集市”汇聚了银器、土陶、彝族刺绣、麦芽糖等20余项非遗产品,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匠心独具的银器在阳光下流光溢彩。栩栩如生泥塑引得众人驻足,尤其是野生菌瓦猫独具特色,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麦芽糖香甜气息弥漫空气中,让人仿佛回到记忆中的童年。每一位传承人摊前都围满了好奇的游客,有的细细询问制作工艺,有的忍不住体验,有的忍不住品尝,有的则精心挑选独具意义的纪念品

活动期间,玫瑰庄园的舞台区好戏连台。舞蹈《正音歌》、歌曲彝族《南山调》、傈僳族歌曲《嘎器啦》、花灯歌舞《说沙龙唱沙龙》、《巧梳妆》等10余组原生节目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这些源自生活的艺术形式,讲述着祥云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与情感。

小炉匠的锤声清脆响起,玫瑰庄园的诗歌轻轻吟唱,它们共同诉说着祥云——这片最早被称为“云南”的土地故事。

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校园,使其走向常态化,让更多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携手共绘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的时代新画卷。



来源:大理州祥云县文化馆

编辑:王丹

审核:赵向军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