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文物说 | 南诏古刹 明构遗珍——巍山等觉寺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之际,大理州融媒体中心“大理文物说”专栏,继续带大家透过这些散落于苍洱各处的“时光之眼”,窥见大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今天,一起跟随巍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字兴了解南诏古刹 明构遗珍——巍山等觉寺

【大理文物说】

南诏古刹 明构遗珍

巍山等觉寺

等觉寺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又名报国寺,始建于南诏(唐)时期,为蒙段古刹(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古寺)等觉寺格局完整,塔寺一体,尤其珍贵的是太阳宫,是研究明代早期木构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2013年,等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等觉寺坐北朝南,布局严谨,集塔、寺为一体,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18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所建,从北到南依次是太阳宫、二门、双塔,太阳宫东西两侧分别是林公祠和昭忠祠。

太阳宫,即等觉寺大雄宝殿,蒙化土知府左伽与寺僧无用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重建,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抬梁结构。正面及左右檐下设重昂五踩斗拱,后檐以垂柱花板装饰。整个建筑用料硕大,端庄大气,古朴雄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工艺。

等觉寺双塔为土知府左琳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所建,为九级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东西塔各有明成化元年建塔碑记一通。

等觉寺于咸丰年间遭兵燹,大部分被焚毁,仅存太阳宫及双塔;光绪年间,在太阳宫东西两侧改建禄位祠(又名林公祠)、昭忠祠。林公祠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昭忠祠为纪念咸同年间死难的清军将士而建。

等觉寺明清时期为僧纲司驻地,民国年间从1939年开始,作为县级医院使用。新中国成立后,等觉寺片区即为县人民医院院址,期间太阳宫长期作为药品仓库使用。直至2008年,巍山县对县人民医院实施整体搬迁后,依托具有深厚南诏历史文化渊源的等觉寺,建设南诏历史文化阵地——巍山县南诏博物馆。

南诏博物馆建设项目于2012年8月启动,规划总用地面积16980平方米,文物修缮面积1818平方米,新建馆舍建筑面积4361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319平方米),于2015年10月1日建成,并正式免费对公众开放,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博物馆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的结构特点。主轴线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觉寺为重点,东面为文物展览区,西面为办公区,内设碑廊,形成了一轴两线辅以连廊的格局,创造出一种古建筑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是一个集现代博物馆陈列和古建筑展示为一体的艺术殿堂。

记者:迟晓娟

巍山融媒:杨继稳 冷志萍

编辑:迟晓娟 阿苏越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