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赵润华:彩笔绘就民族文化新画卷
他,穿梭于苍洱大地的白族村寨、彝族山寨,深耕民族建筑彩绘20余年,被称为“屋檐上的色彩叙事者”。从传统古建修复到现代墙绘艺术,他用斑斓画笔勾勒民族文化基因,让白族“壁画艺术”的千年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光彩,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他就是云南省中级工艺美术师,大理州民间艺术人才赵润华。
扎根乡土,以画笔续写传统文脉
赵润华生于大理,长于大理,自幼浸润于白族彩绘世界,打小酷爱绘画,有空就勤练一书一画,逐渐掌握了山水、花鸟、工笔、写意、书法等多种技法。大学选择的也是美术专业,学生时代就经常外出做兼职画师,大学期间参与了大理张家花园彩绘工程。作品《时钟》2003年代表大理学院入选“云南省第三届高校美术研讨会-学生色彩作品展”,作品“木制键盘”2005年参加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一等奖。
跨界创新,让民族色彩融入现代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族民居彩绘不仅用作神祠、庙宇等大型古建筑群上的装饰,还广泛应用于白族民居建筑。大理地区居民普遍富裕,注重房子装饰,墙画需求市场大,由此培育了一大批民间墙画画师。“绘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画笔和色彩,可以传达出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这是赵润华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让画作更接“地气”,与当地的“民风”相适应,工作之余赵润华对白族建筑彩绘开展田野调查,系统整理了照壁、大门、山墙、屋檐等传统纹样,成为精通白族“壁画艺术”技法的青年艺术家。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赵润华始终致力于民族艺术的当代转化,日积月累,技艺不断精进,画作逐渐融入了他喜欢的花纹,作品也有了“匠心和艺术精神”。回顾自己创作生涯,赵润华体会到,好的墙画,是建立在主人家和艺术家良好沟通基础上,注入了艺术家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独到见解,只有主人家和艺术家两者的审美高度融合,墙画才有生命。2006年,他主持修复庙宇彩绘,将儒释道文化符号与白族缠枝莲纹、宝相花等元素巧妙融合,让百年古建重焕生机。此后,他带领团队完成满江龙山黄瓜营本主庙、小岑村本主庙等标志性古建彩绘工程,成为白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活态传承人”。
在实际创作中,赵润华将彝族图腾、傈僳族几何纹、藏族高饱和度色彩体系融入创作,在宾川红军村、大丽高速服务区等项目中,以墙绘形式呈现苍洱风光、红色文化与多民族共生图景。在30余所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墙创作中,他创新融入卡通形象、生态主题,让5000余平方米的墙面成为“会说话的爱国民族美育课堂”。
作品《磻溪S湾》2023年受邀参加有风的地方大理州“文艺两新”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作品《永镇山川》2023年入选《礼赞新时代美术作品集》,作品《双廊古镇》2024年入选 “丹青书盛世 光影绘新篇”大理市、大理经开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2020年,赵润华被评为云南省中级工艺美术师。
廿载坚守,绘就乡村振兴“壁画人生”
作为“大理州民间艺术人才”“云南省中级工艺美术师”,赵润华累计完成200余项古建修复与公共艺术项目,足迹遍及滇西20余个乡镇村落。他常说:“建筑彩绘不仅是装饰,更是流淌在梁柱间的文化血脉。”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为新农村建设绘制文化墙,让白族的渔樵耕读、彝族的火塘文化、傈僳族的弩弓技艺等跃上墙面,成为看得见的乡愁。这些“会呼吸的文化地标”,不仅扮靓了乡村,更让外来游客一眼读懂大理的多元民族魅力。
从传统民居的飞檐斗拱到现代建筑的立体墙绘,赵润华用二十载光阴践行着“让民族美学走进生活”的初心。他的画笔,既是对古老技艺的深情守望,更是对民族文化创新传承的生动注解,在苍洱大地上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
来源:大理市就业
编辑:王丹
审核:赵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