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果仁”组团来大理 全程直呼amazing!


赏苍洱风光,品特色美食,体验民族风情......9月3日至5日,大理迎来一场跨越国界的文旅对话。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的35位欧洲旅游媒体、网红博主走进大理,开启了一场山水人文之旅。从千年古城的青石板路到非遗工坊的靛蓝染缸,从生态廊道的湖光山色到白族庭院的袅袅茶香......他们用脚步丈量大理的自然之美,用镜头捕捉苍洱风光,用味蕾感受特色美食,用双手触摸民族文化,沉浸式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山水与人文间,爱上大理的烟火与诗意



活动期间,欧洲媒体一行先后走进巍山古城、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洱海生态廊道、双廊古镇、凤阳邑村、喜洲古镇等地,近距离领略大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体验大理多彩绚丽的民族风情





南诏古韵:古巷藏烟火,非遗诉情长



走进巍山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沿街道鳞次栉比,青石板路上的斑驳痕迹,悄然诉说着街巷的岁月沧桑。作为南诏国的发祥地,这里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时光虽磨去了小城过往的繁华盛景,却沉淀出一代代人在此诗意栖居的温润日常。“这些雕刻太精致了!每一朵花、每一只鸟都像要从木头上活过来似的。”欧洲媒体达人们举着手机不停拍摄,镜头紧紧锁住楼檐下的木雕斗拱,语气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惊叹。



走进文华书院,古朴院落里早已飘来欢快灵动的笛声——一场精彩的巍山彝族打歌展演正等候着采访团。作为“彝族打歌之乡”,巍山的彝族打歌堪称“活态文化瑰宝”,它将传统民俗、审美意趣、技艺巧思、服饰精华与健身娱乐融于一体,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古老民间歌舞艺术。只见身着绣花头帕、百褶彩裙的彝族群众围成圆圈,踩着“左脚舞”的鲜明节拍,边跳边唱。鲜艳的服饰随舞步翻飞,灵动的舞姿伴着歌声流转,一场极具冲击力的文化盛宴在眼前铺展,让采访团成员沉醉其中。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相机与摄像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演出落幕,热情的彝族群众主动邀请采访团成员共舞,体验打歌乐趣。“左手搭肩,右脚起步,跟着节奏踏起来!”在指导声中,欧洲媒体达人们跟着人群踏步、转身,起初动作稍显笨拙,几轮下来便渐入佳境,院落里满是欢声笑语。


行至巍山小吃街,蜜饯、米糕、牛干巴、油香、米凉虾等特色小吃琳琅满目,香气四溢;采访团成员还走进甲马店体验民俗文化,到本地小吃店品尝地道风味,在热气腾腾的美食与居民的热情笑脸中,真切感受了这座古城浓郁的烟火气息。



走进南街,采访团成员驻足观赏,聆听巍山彝族打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大理州民间艺人字汝民带来的树叶吹奏表演。一片寻常树叶在他指间化作“传情使者”,《大理三月好风光》《花儿开》等经典曲目流淌而出,婉转悠扬的旋律如天籁萦绕耳畔,让在场众人沉醉其中。“能否吹好与树叶大小无关,关键在薄厚;这门技艺不靠复杂技巧,全凭气流掌控音符高低。”字汝民老师一边耐心讲解要领,一边亲自示范,还邀请采访团成员上手体验,在互动教学中让大家亲身感受树叶吹奏的独特魅力。







移步巍山南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长廊,一件件文物诉说着大理古老的故事。在讲解员的生动阐述下,大家边听、边看、边问,透过玻璃从各个角度仔细欣赏文物,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或录像,留下珍贵的记忆。欧洲媒体一行透过出土的青铜兵器、陶瓷器皿等文物,感受到了南诏历史的变迁,更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于当地历史文化的感情和保护。





苍洱之间:山水入画,生态里藏着诗意日常


“云南太漂亮了,这里的空气太治愈了!骑行时能看到洱海波光粼粼,远处苍山云雾缭绕,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这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有美好体验的旅程。”来自西班牙的博主Laura García-Morey说。洱海生态廊道上,步步皆景,妙趣横生,仿若入画。初秋的的洱海生态廊道色彩斑斓,树影婆娑,美出新高度。沿着廊道缓步前行,左边是白墙灰瓦的白族传统民居,右边是清波荡漾的洱海,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达人们骑着自行车沿湖而行,海风拂过脸颊,带着青草与湖水的清新。来自英国的记者Rupert Parker说:“我40年前就来过大理,这里很安静、古朴,非常的美丽,今天来到这里,虽然感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还是依然很美,我也非常喜欢大理。”



在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三塔在蓝天白云下巍峨矗立,与远处的苍山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沿途古柏苍劲、繁花似锦,绿意盎然,大家纷纷举起手机,定格初秋里的大理美景。采访团成员们在沉浸式探访中,聆听古老的南诏故事,感受到大理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魅力。



双廊古镇的洱海边,一家临湖咖啡馆成为达人们的“歇脚点”。体验完咖啡,众人们来到了魁星阁,开启了民族服饰变装之旅。“穿上当地衣服,好像真的融入了这里的风景。”Laura García-Morey笑着摆出姿势,定格下与双廊的专属合影。



夕阳西下时,一场浪漫的露天音乐会正在洱海边上演。当地音乐人抱着吉他弹唱民谣,手鼓节奏轻快,歌声随着晚风飘向湖面。晚霞将天空染成橙红与粉紫,波光粼粼的洱海倒映着落日余晖,采访团成员们或坐在石阶上,或靠在栏杆边,静静聆听,或加入打跳的队伍里,感受大理风花雪月的浪漫。





凤阳邑与喜洲:古镇古村寻韵,时光里藏着生活本味


走进凤阳邑,滇藏茶马古道南北穿村而过,两侧的土库房高低错落分布,耳旁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藤条爬在土黄色的墙面,青石板路串联起古老的马帮驿站与新式咖啡馆,更藏着一段关于茶马古道的厚重记忆,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达人们沿着当年茶马古道的遗迹漫步,仿佛穿越回茶马古道的繁盛年代。驻村队员热情地为大家讲述昔日马帮“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故事,让大家对大理的历史多了一份深刻认知。



踏入喜洲古镇,采访团成员们悠然漫步于青石板路上,沉浸式探寻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建筑巧思,又踱步至田间,任稻香与微风包裹,沉浸式感受喜洲稻田的清新与白族风情的浓郁。



“这些蓝白纹样像把天空和云朵绣在了布上,太神奇了!从素白棉布到惊艳作品,整个过程就像在施展魔法。”在蓝续古法扎染体验店(喜洲田园店),一场热闹的白族扎染教学正拉开帷幕。



白族扎染非遗传承人洪彩霞老师手持布料示范:“大家先把布折成心仪的形状,用棉线勒紧捆扎,留白处才能染出好看的花纹。”在她的细致指导下,欧洲旅游达人们纷纷上手,从扎结、浸染到拆线,指尖翻飞间,素白棉布渐渐被靛蓝晕出深浅不一的独特纹理,一件件带着手作温度的“大理礼物”就此诞生。






苍洱大理,不仅以秀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更以南诏文化的博大精深影响着大理文化的发展进程。“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一直以来,大理是海内外游客的向往之地。


据了解,此次“欧洲旅游媒体、网红博主大理行”活动,旨在通过海外媒体及达人的视角,向欧洲游客展示大理的山水风光与人文魅力,进一步推动大理与欧洲的旅游文化交流。大理将持续打造“在大理爱上生活”的文旅品牌,加快布局国际旅游市场,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到大理旅游消费,打造国际旅游消费目的地,促进大理国际旅游及商务往来,助力大理建设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名城,让更多海外游客走进大理,爱上大理,感受大理生活的独特韵味。





来源:“大理文旅”微信公众号
辑:赵荣荣
审核:何晓宇

终审:李政波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