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每年产生大量有机固体废弃物,厨余垃圾占比不小。若处理不当,厨余垃圾会排入下水道污染水质,严重威胁洱海生态环境。2018年起,大理对全州厨余垃圾开启统一收集处理。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理州厨余垃圾的统一处理中心,承担着重要的清运处理任务,每天投入近百辆专用收运车辆,对全州12县市15万余家餐饮单位每日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集中清运作业。
从清晨到日暮,收运车辆络绎不绝地驶入处理中心,工人在车间门口有序进行卸料作业,车间内的设备也在持续不断地运转,确保所有收运来的厨余垃圾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我们收运餐厨垃圾的模式为日产日清,应收尽收,大到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小到早点铺,包括偏远乡镇和农村客场,收运主要依靠人工挨家挨户一桶一桶收运,已经达到了全州收运处理全覆盖。
厨余垃圾收运全程采用密闭式专用车辆和收集桶,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泼洒及臭味散发。每次卸料后,均对车辆和收集容器进行清洗,确保整洁卫生。
“高效分选、厌氧发酵及沼气提纯。”车间主任邹福向记者揭示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核心环节。据介绍,厨余垃圾进车间后依次经过分选、破碎、挤压制浆和提油等预处理工序,得到的有机浆液进入厌氧消化段,塑料类杂质通过大物料分选机与圆筒筛配合分离,金属类杂质则通过磁选机进行分选剔除。
厨余垃圾先经过自动分选,分离出厨余粗渣,如肉残渣、骨头等大块有机物料,还有铁器和塑料等。其中,铁器回收利用,可再利用的塑料进行回收,不可利用的送至焚烧发电;厨余粗渣经高温高压无害化处理,制成蛋白产品,作为高端肥料或饲料添加剂;有机浆液先进行提油,提取出的油脂交由有资质企业生产生物柴油,提油后的浆液则进入厌氧消化罐,经中温厌氧发酵生产生物天然气(沼气)。
伫立在车间外一个个高大的绿色圆柱形箱,就是厌氧发酵罐,每个罐体容量5万吨,类似于一个恒温“大胃王”,温度维持在35-40°C,提油后的浆液在厌氧发酵罐里经历周期为30天的“变形”,最终以电、有机肥、清洁空气的形态回到我们身边。
厌氧发酵完成后,生成的气体就是生物天然气(沼气),沼液用于液肥,沼渣进行好氧堆肥,制作有机肥产品面向市场销售,重新回到苍山洱海的果园菜地。
在厨余垃圾处置环节,公司全程采取多重措施控制异味,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一是在可能产生臭气的区域加装密封罩和密封门,防止臭气外逸;二是通过负压收集无组织排放的臭气,经酸洗和碱洗达标后排放;三是部分臭气随沼气一并进入锅炉燃烧处理;四是利用曝气风机将部分臭气送入发酵堆体进行好氧发酵分解。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洱海流域综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全产业链模式。在此体系中,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现已具备协同处理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多类有机废弃物的能力,并通过优化“收集—处置—利用”一体化链条,显著提升了废弃物的回收效率和资源转化水平。
整个项目投资近5个亿,可以日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近2000吨,其中厨余垃圾400吨,日产生物天然气(沼气)5万立方米。生产出来的沼气优先供厂内燃气锅炉使用,剩余部分用于并网发电,每年可发电3000万度。
曾经,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今顺丰公司将这些潜在污染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为洱海保护贡献力量。
杜绝了餐厨垃圾随意丢弃或流入沟渠进而污染洱海,削减了COD、总氮、总磷、氦氮等富营养物质向洱海的排放,有力保障洱海水质。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将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天然气、有机肥料等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另一种方式助力洱海流域绿色发展。
记者:李玲 杨柯达
编辑:李玲 朵朵
责编:字昕
终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