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幸福路” 变生态资源为“共富资产”
开栏的话

2025年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大理州成功入选,成为全国第二批27个试点城市之一。多年来,大理州全力护好绿水青山、厚植生态优势,积极主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厚植生态优势、壮大绿色能源、做强绿色制造、建设美丽大理。


大理州融媒体中心推出“大理州‘两山’转化与‘双碳’实践系列报道,今天为大家更新第三集走好“幸福路” 变生态资源为“共富资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理州用“微更新”撬动更多“大场景”,为康养旅居、非遗研学、赛事文旅等新业态提供连续、开放、低碳的绿美底色与叙事空间,大理的“山水价值”“翻译”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共富资产”,也让绿水青山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金山银山”。



近年来,洱源县将人工种植海菜花作为重要绿色生态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花开水更好,水清花价高”已经成为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海菜花属多年生沉水植物,是洱海流域的特色物种,因其对生存水质要求极高,也被视为水质的“试金石”。






洱源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

总工程师 钟岚

海菜花不仅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还有净化水体的作用,通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它在溶解氧的提升以及在氨氮、总磷的去除上,效果比较明显。从我们监测数据来看,种植地块的出水水质与进水水质相比,有明显改善。


2023年,洱源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建立,开始探索海菜花“产研销”一体化发展路径。在生产方面,基地种植面积由300亩扩大至2025年的500亩;在产品研发方面,基地已与上海交大、大理大学开展校企合作,相继研发了海菜爽、海菜花茶等产品,海菜贮藏保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将保鲜期延长至12天;在销售方面,基地与海底捞、盒马鲜生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00万元。2024年洱源县内种植海菜花近3000亩,产量4800余吨,实现产值约3840万元,海菜花产业已经成为洱海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新兴优势产业。


洱海东岸的文笔村依山而建,拥有“坐山观海”的顶级视野。在面积仅有500多亩的居住区内,10家旅拍机构、30家餐饮商家、61家高品质民宿酒店错落分布、有序经营。目前,文笔村共有各类经营户127家,来自全国各地近600人在此旅居、创业,全村通过出租房屋142院,实现财产性年收入2224万元。


2022年,村集体经济仅有11万元,通过盘活资产、资源租赁等方式,村集体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2025年村集体经济预计突破150万元。文笔村“靠山吃不了山”的历史正在被迅速改写。


为打造全新旅游度假目的地,文笔村不断做出尝试。2024年,由镇村企三方共同成立平台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对文笔村旅游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和综合利用,不断将大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婚庆旅拍、康养旅居、非遗研学、民俗体验等火热“出圈”,“美宿+婚庆”“美宿+研学”“美宿+美食”等业态加快融合,衍生出设计、运营、餐饮等诸多新兴服务业态。



大理市海东镇党委副书记

颜皓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聚焦“特色化+差异化”升级产品,针对现有民宿集群,推动“一店一品”建设,深化产品创新,打造高附加值文旅IP;持续推进文笔村绿美提升工程建设,倡导“低碳旅居”“绿色经营”理念,确保旅居产业发展不破坏洱海生态环境与山地白族村落风貌,实现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将强村公司和村集体收入的一定占比专项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提升,让发展成果更好反哺生态保护、乡村建设。



近年来,大理州全力做好以“水”定城、以“绿”塑城、以“文”润城的文章,统筹推进绿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将森林、湿地、公园等优美景致点缀进城乡基础设施中,构塑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低碳生活界面。2022年以来,全州以“增绿提质”为主线,围绕“绿美、宜居、特色、韧性”的目标,不断加快绿美城市建设,全力助推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今年上半年,大理州新开工建设口袋公园23个,目前已实施完成5个;大理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预计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预计达14.42平方米。






记者:杨钰洁 熊志明杨雪梅(实习)

洱源融媒:李雪梅 罗新才

编辑:李斯 朵朵

责编:李玲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