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回族大多居住在红河源头,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富饶的物产资源,为其清真饮食文化的扎根生成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其清真小吃在长期的饮食文化沉淀中,通过吸收、借鉴、融入各民族的饮食特色的元素并经千百年的锤炼,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巍山清真宴席、小吃、咸菜、甜品等系列传统名品。
在众多巍山清真美食中,清真面片最受人们的青睐。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莲花回族清真小吃街上的偰氏清真面片,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络绎不绝,都想争先品味这一独特的风味小吃。
每天,店内楼上楼下高朋满座,店员们满面笑容招呼各方来客,一盆盆面片和一盘盘菜点摆上桌,浓郁的香味早就激发了客人的味蕾,不一会儿满满一大钵面片就被客人一扫而光。“老板再来一盆”成了店内最常听到的声音。店老板和员工们忙得不亦乐乎!每逢节假日,前来品尝偰氏面片客人,早早就提前订了餐位。特别是旅游旺季,更是人潮如流,即便订了餐位,还得排队等候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这几年,偰氏面片的知名度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一点不亚于沙县的名小吃。随着偰氏面片的知名度的提高,成为了巍山每年小吃节的代表性的主打清真美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多次奖励。偰氏面片原本是回辉登村中深巷不起眼得路边小摊,发展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小吃名店,不得不让人想一探究竟。
说起偰氏面片,偰老板满面春风,谈笑风生……,不外乎“认真”二字。
偰氏面片好吃,在于它精良的选材和独特的配料,入口爽滑筋道、回味无穷。客人可根据自己口味的要求,自加佐料,可清淡、可浓郁,老少咸宜。
加工制作面片,首先选用上等优质的麦面粉,经过发面—揉面—擀面—切面—入锅等一系列工序,全靠厨师的经验技巧和对火候的把握。除了面片的加工考究,还在于佐料的制作,辣椒油、芝麻油、蒜油、花椒油、腌菜、花生碎等等,每个佐料均选用地方特有的原生态食材。在佐料制作当中不加味精、鸡精,原汁原味成了清真面片的底色。
高汤的熬制是制作清真面片最关键一步,高汤的原材料选用本地土生土长的健壮黄牛筒子骨,将其洗净、趁新鲜入锅,加入草果、生姜,大火烧开,小伙慢熬,十多个小时后,汤汁乳白爽滑,香气扑鼻。
最具风味的部分是腊鹅高汤。腊鹅高汤的选材也十分讲究,选用本地自然生长的鹅种,待幼鹅飞羽长齐时,用玉米、麦麸面制作成“鹅饭团”,人工辅助催肥,以回族“清真”方式进行宰杀、腌制、晾晒,一段时间后即成腊鹅。肉鹅宰杀的时节也十分讲究,必须在冬腊月,这个时间制作的腊鹅,不易变质,可长时间保存。腊鹅高汤制作:将优质的腊鹅洗净入锅,小火慢熬,待鹅肉金黄透亮、汤汁乳白发香即成,腊鹅高汤不加任何香料,保持腊鹅肉的原汁原味。
将制作好的牛骨汤和腊鹅汤汇和勾兑在一起,再加入青豆米、小瓜、洋芋等素菜,放入加工好的面片同煮片刻,起锅入碗,加上“帽子”,再撒上一把青葱,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面片即成。
巍山人称之为“帽子”的制作也很关键。“帽子”中的“生炒牛肉”是偰老板最拿手的活计,这一道工序都是都是由偰老板亲自完成。偰老板熟练的将把红润的牛肉切成三厘米宽的薄片,再将薄片切成均匀的肉丝,取上等的本地菜籽油入锅加热至翻滚,肉丝入锅,加入姜片、花椒面、草果面翻炒,这一步很关键,保持肉丝鲜嫩,油温要高、动作要快、时间要短。否则,肉丝老硬难嚼。
点赞+关注 大理不迷路
▼ 赏风花雪月 品美食大理▼
你若喜欢,点赞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