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重阳,温暖在玉溪城乡间流淌。玉溪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老年公寓里,护理员陪伴老人开展康复训练;红塔区凤凰街道葫田社区新时代幸福食堂,热腾腾的饭菜为老人带来身心的双重慰藉。自推进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来,玉溪以“护老人”行动为牵引,市民政局牵头联动多部门,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目标,从政策保障、设施建设、服务升级等多维度发力,将“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千家万户可感可知的幸福实景。
筑牢“老有所养”根基
自2025年1月1日起,玉溪市年满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无需申请,便能通过云南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平台,按月领取高龄津贴,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一“免申即享”政策,有效解决了部分老年人操作不便、申请困难等问题,让高龄津贴精准惠及目标群体。截至2025年10月,全市按“80岁至89岁每人每月50元、90岁至99岁每人每月10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累计发放高龄津贴3241.76万元,惠及57.99万人次。同时,为80岁及以上城乡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186.13万元,覆盖3.72万人次,筑牢“老有所养”根基。
提升“老有所养”质量
“县里有失能照护机构,镇上有照料中心,村里有活动站,养老不用愁!”新平县的王女士道出了玉溪养老设施建设的民生温度。
玉溪以“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为核心,构建起全面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2025年,全市下拨中央和省、市级资金4573万元,推动四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红塔区养老服务中心于今年8月实现主体竣工,华宁县老年养护中心获得24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打造综合养护场所。目前,全市运营养老机构50家,运营养老机构床位4159张;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8个,运营幸福食堂48家。重阳节之际,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活力尽显,爱心企业与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和社区,为老人们送上欢乐与祝福,让基层养老服务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助力实现“老有所为”
在保障“老有所养”的基础上,玉溪积极探索多元举措,助力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智慧养老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新的平台,玉溪引导企业探索“科技+养老”模式,如玉溪莯澜加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玉溪电信打造智慧养老中控后台,拓展“家政+养老”服务,老人可通过App预约护理、就医陪同;云南颐佰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智慧养老平台,实时监测老年人健康数据,提供紧急呼叫、远程问诊服务,让老年人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能凭借自身经验和技能,通过平台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线上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在社区层面,通过组织各类老年兴趣小组、文化活动等,为老年人搭建社交与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一些社区,老年书法爱好者定期举办书法展览,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为社区文化建设贡献了力量;老年志愿者团队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参与社区环境维护、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内涵。
共筑“老有颐养”未来
“护老人”行动的推进,离不开机制的有力保障。市民政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等部门完成“护老人”行动工作计划编制印发,并通过两轮底数摸排,精准掌握指标态势,以典型引领整体提升。
面向未来,玉溪将持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优化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扩大“助餐、助浴、助医、助洁”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政策兜底到设施升级,从多元服务到机制保障,玉溪正以“护老人”行动为牵引,用实干与细节绘就“老有颐养”的幸福长卷,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这座城市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美好晚年。(通讯员 赵思嘉 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