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深处,162人守护95万亩青山​

在云南宁洱的连绵群山中,95万亩天然林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铺展至天际。守护这片辽阔林海的,是一支由162人组成的队伍——10名天然林保护管理办公室职工与152名生态护林员。从2002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至今,他们用二十三载春秋,在崇山峻岭间写下了生态向好、民生改善的绿色篇章。

长势良好的人工林。周维艳摄

长势良好的人工林。周维艳摄

清晨七点,晨雾尚未散尽,39岁的生态护林员杨林华已背起巡护包,踏进了宁洱镇的茫茫林海。他负责4000多亩管护区,相当于50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以前全靠两条腿,根本顾不过来。现在有了联动管理系统,巡护轨迹实时定位,发现问题拍张照就能上报。”杨林华说,“去年火险期有人烧荒,上报才十分钟,扑火队就到了。”

杨林华的巡护体验,是宁洱天然林管护模式升级的缩影。面对95.3万亩的林海,如何用有限人力实现有效管护,始终是最大的挑战。

病虫害监测。张亚摄

病虫害监测。张亚摄

科技赋能成为破题关键。普洱市卫国林业局驻宁洱森保办副主任章宝全介绍:“我们人均管护近6000亩。靠传统方式不可能实现全面覆盖。2020年接入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后,管护效率提升了3倍多。”如今,护林员出勤率稳定在98%以上,巡护覆盖率达100%。23年来,这里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也未出现大规模盗伐。

生态改善的成效,体现在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中:2023年,宁洱县天然林蓄积量较2000年增长42%,林分质量达到近三十年来最好水平。

桫椤林。陈龙摄

桫椤林。陈龙摄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精灵”的回归。近年来,工作人员先后在不同区域发现了椰子狸、普通鵟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水晶兰、珍稀蕨类等保护植物的分布范围也扩大了近20%。林间鸟鸣愈发清脆,溪水更加欢畅,曾经的寂静山林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态改善的红利,正悄然惠及当地百姓。茂密的山林不仅减少了雨季塌方的隐患,更催生了许多“生态饭碗”。有的村民靠采摘野生菌,每年可增收数万元;有的依托优质环境发展蜜蜂养殖,纯天然蜂蜜供不应求;还有的借青山绿水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农家乐和土特产销售。

生态巡林App打卡。罗翔摄

生态巡林App。罗翔摄

23年、162人、95万亩青山。这支精干的护林队伍用行动证明:只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绿水青山就永远鲜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必将在更多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张亚、周维艳、罗翔、周德秀)

(责编:徐前、祝鸿伟)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