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好 “丰” 景!马关黄精加工忙

金秋十月,黄精采收季。在马关县,黄精产业迎来加工高峰期,各黄精加工厂开足马力,一片忙碌景象。稳定的市场价格和旺盛的市场需求,让这一“黄金产业”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马关万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黄精加工厂,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烘烤架上,金黄色的黄精块茎层层叠放,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上架、翻动、切片、打包等工序,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这个货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多少都卖得完!”公司负责人孔凡万一边检查烘烤进度,一边信心满满地说道。他指着烘烤架上的黄精介绍:“这样的是烤了三四次的,进入第四次了,可以拿来切片,切片之后再烤干,打包发往安徽亳州。”

作为马关县黄精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和带动者,孔凡万创办的万豪农业已连续5年专注黄精烘烤加工,年加工黄精鲜货达1000吨。目前,马关县黄精种植面积已超8000亩,2025年可采收面积达2000余亩。全县已形成10余家黄精烘烤加工厂,构建起“农户+合作社+产地加工”的生产格局,有效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目前优质黄精干货的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12至13元,相比往年稳中有升。”孔凡万表示,稳定的市场价格和旺盛的市场需求,极大提振了种植户的信心。

黄精产业不仅让种植户受益,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在万豪农业的加工厂里,每天有十四五名工人在岗,日均工资120至140元,全年支付劳务工资约30万元。

“我在厂里干了5年,对机器和流程都很熟悉了,老板很信任我。”现场负责人黄立粉说,工作之余能兼顾家庭,这样的生活她很满意。

63岁的陆选芳和丈夫已跟随孔凡万工作了六年多。“我们两老都来做,一年能挣5到6万元,够我们过生活了。”这位来自大栗树乡老寨村的务工人员很满足地说。对于许多像陆选芳一样的中老年村民而言,黄精加工厂提供了离家近、收入稳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晚年也能靠劳动创造价值。

从一株小小的黄精苗,到年产值上亿的“黄金产业”,马关县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黄精产业不仅“烤”出了金灿灿的丰收景象,更“烤”热了群众的致富希望。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