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扛国徽、怀揣卷宗、走下审判台、深入群众间。近日,一场特殊的巡回审判就此开展,法官们主动“出门”入户,将法庭设在被告人家中。送法入户的脚步“实一点”,从而让司法服务的温度“升一度”。
法官多跑路,司法有温度
本次巡回审判的缘由是被告人杨某因涉嫌犯危险驾驶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了解到被告人身有残疾,行动极为不便,并且其住所到法院的道路也较为崎岖,被告人本人亲自前往法院开庭的困难较大。为确保案件审理顺利,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同时体现新时代司法人文关怀,经合议庭充分研究后决定采用巡回审判的方式,由负责此案的审判团队前往被告人家中开庭审理。
家中变法庭,庄严不减分
虽在农家小院开庭,但法律的庄严却不减一分。临时法庭布置国徽、法槌,设置审判席、公诉席等席位,确保庭审流程完整严谨。法官、公诉人、辩护律师等全体参与,法警值庭,设备同步录音录像,程序公正透明。15时30分,庭审准时开始,考虑到被告人的身体情况,法官特意放慢庭审节奏,充分听取公诉人的指控和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确保被告人能清晰地表达本人意见、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被告人杨某在整个庭审过程中态度端正,且能深刻认罪悔罪。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情对杨某进行了法治教育和思想疏导,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改正错误,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小案大民生,司法为人民
“真没想到法官能到我家里来开庭,给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被告人杨某的家属激动地对本次巡回审判表示充分的感谢。这一场开到了群众家中的特殊庭审,看似小事,但却有效减轻了“诉累”,保障群众“诉权”,体现出“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
近年来,梁河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主动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巡回审判”“上门调解”等便民措施,努力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
编辑: 李成柯
责任编辑: 尹凯帮
审核人: 杨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