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以来,两碗镇的砂仁迎来了采收季。农户们穿梭于林间,忙着采摘一串串翠绿饱满的果实。采摘下来的砂仁,经过摘串、脱粒、装袋、转运等流程后,可作为生砂仁售卖;若再经过烘干处理,则能以干砂仁的形式进入市场。
两碗镇二半山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凭借适宜的气候和地势条件,成为砂仁种植的“黄金地带”。这里的砂仁种植已有近40年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12000亩,为800多户群众带来了稳定的收益。 “砂仁是多年生中药材,也可用作香料和调味料。种植砂仁对农民而言就是‘懒庄稼’,每年收完砂仁果后,割一次砂仁杆,生长管护简便,对劳动力要求低。”新滩村种植户谭正田一边忙着采摘砂仁,一边欣喜地说道。作为最先带头种植砂仁的农户之一,他如今拥有15亩多砂仁地。同时,他还收购其他农户的生砂仁,经烘干加工后获取更多收益。 村组公路的畅通,进一步拓宽了砂仁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石燕村砂仁商贩彭永华表示:“现在每天下午,我们沿路收购砂仁,现场现金结算,绝不拖欠。路边交易既让群众得到实惠,也节省了劳力。作为村里的年轻人,我也愿意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在水富红祥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砂仁加工厂内,弥漫着浓郁独特的香气。20多个烘干炕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砂仁果,10余名工人正忙着将烘干后的砂仁装袋,来自昭通的买家直接到加工厂签下订单。据合作社管理人员万云川介绍,该加工厂自2017年建厂以来,每年收购生砂仁1000余吨,经烘干处理后销售到全国各地。“干砂仁的市场行情挺好的,去年的干砂仁已全部销售,没有存货。” 目前,两碗镇已形成“二半山以下种植砂仁、二半山以上种植方竹”的立体产业格局,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后续,两碗镇将持续加强种植管护、开展技能培训、优化加工处理流程,进一步巩固群众增收的产业之路。 SFRM 通讯员:孔祥香 编 辑:张治萍 初 审:吕 文 复 审:朱洪林 终 审:邓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