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他及时赶到,不知道事态会发展到怎样,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村民们回想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之前,山脚小组3户村民和何氏家族因祖坟地被挖成田种上果树的问题产生矛盾,40多人准备拔果树,双方情绪比较激动,极易引发事故。力角村治保调解主任孙正雄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让矛盾双方分别选出代表进行协商,并分别对双方进行针对性的普法释理,通过耐心劝解,40多人被劝回。趁热打铁,连夜组织双方协商,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力角镇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力角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工作思路,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六员”作用,及时有效将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末端、化解在萌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4年,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矛盾纠纷266起,调解成功262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8.8%,信访件同比下降38.9%,连续多年未发生命案。
预防为要 普法先行
“水果销售旺季,也是购买农用器械正花钱的时候,资金往来频繁,各类型电信诈骗案件高发易发,这些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千万记住,别轻信、别转账……”,这是普法人员向果商、果农开展针对性普法的场景。
力角镇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全镇700多名网格员化身“普法员”,绘好“时间表”、定好“任务书”、确定“路线图”,走街串户、村口树下,根据重点人员所在村组不同的法治需求,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与其切身利益有关的话题为兴趣点,发动中青年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利用下班后、群众收工前、客事现场、群众会等节点有的放矢开展个性化法治教育、普法宣传活动。全镇共组建8支“八五普法讲师团”和3支“滴灌式”普法宣讲团,深入开展面对面精准普法宣传。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普法宣传工作模式,为全镇10个中小学6000余名学生和家长上好暑假、寒假普法教育“第一课”和“最后一课”。
深入排查 联合化解
“我们镇积极推行网格员‘一员多用、多员合一’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信息收集员、纠纷调解员、政策宣传员、安全巡查员、文明先行员、民生服务员’作用,积极做好社情民意走访和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力角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巧介绍道。
力角镇持续铺好社会治理一张网,设立镇村组户四级网格,网格长34人,网格员758人,并聘请专职治保调解主任7人,以“周排查、月分析、限时办结”机制为依托,以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和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职能部门为横向线,村调解组织形成纵向线,落实落细家庭风险评估,深排细查,每月定期开展分析研判会,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解决矛盾纠纷,我一直坚持的就是一个‘快’字,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跟进和处理,解决问题要有‘耐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如果吃不了亏,吃不了苦,受不得气是解决不好问题的。”有着30多年矛盾纠纷调解经验的治保调解主任孙正雄对处理纠纷有着自己的一套。群众有事没事都喜欢找他,都喜欢叫他一声“师傅”。2024年孙正雄共参与排查调处矛盾纠纷79起,调处成功79起,调解成功率100%。
多元解纷 暖心服务
力角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态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依规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完善以镇村两级综治中心为主体、村调委会为骨干、村民小组调解员为基础的“大调解”组织网络。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为民办事热情,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工作关联的事情,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知民情、解民忧,在“面对面”“心连心”“手拉手”中纾民怨、暖民心。健全完善乡镇、村、组、户四级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充分发挥乡贤、网格员、妇女、“五老”人员等群防群治力量,摸清社情民意、发现风险隐患、纾解民困难事、协调处理纠纷,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成立个人调解室1个,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共有人民调解员139人。海良村15名“女子调解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女性特有的耐心、亲和、专业,用“她能力”打出“柔力量”,努力把各类矛盾风险化解在“家门口”。
(通讯员:吴华 赵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