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油松岭乡坚持以严管河湖治理、改善河湖面貌、提升河流水质为目标,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不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聚焦河湖重点问题,致力河湖治理、创新河湖管理、优化河流水质,打好“管、提、治”三手牌,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随着油松岭乡河湖长制的建立,全乡河湖长队伍不断壮大,从“总指挥”到“最前哨”,建立乡、村两级河湖长体系:乡党政主要领导任乡总河长,各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辖区河流,设立乡级河长11名、村级河长11名,形成巡河、清河、护河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河湖长履职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的转变,河湖治理效能日益提升。
“油松岭乡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河流、沟渠共有11条,其中山区5条、坝区6条,全长约13.2公里。由于管辖河流多而散,管理曾是老大难问题。自从建立河湖长制以来,我们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包河包段开展河道巡查,现如今巡河率及问题整改率达100%,河湖治理效果显著。”油松岭乡党委书记杨文静介绍道。
河湖“四乱”问题既影响生态,也可能危及行洪安全。油松岭乡及时修编实施“一河一策”方案,以河湖综合整治、空间带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为重点,实现管辖河湖排查全覆盖,推进“清四乱”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发动党员干部群众300余人,调动挖机4台、拖车11台,开展多次集中清理:共清运江堤生活及建筑垃圾50余吨,清淤1000余吨,清理河段10余公里,清退围垦土地3亩。
针对“四乱”问题易反弹的特点,油松岭乡以“清存量、遏增量”为目标,坚持日常巡查——乡级河长每月至少巡查1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查1次,定期排查、立行立改、动态清零。同时,围绕提升河湖周边人居环境,强化水文化建设,组织党员群众在椿头塘堤种植木棉花3000余棵,力争打造大盈江“最美江堤”打卡点。
依托“河湖长制+”平台,油松岭乡探索“党建+河湖长制”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村两级党员河长共22名,实现党员河长全覆盖。采取党支部挂钩河流机制,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及青年志愿者参与河道治理,推动河长与党员干部联动发力,筑牢基层党组织在河湖保护中的战斗堡垒,形成“党建引领、河长挂帅、群众参与”的管理保护新格局。
“以前这里垃圾乱扔,苍蝇横飞,病死家禽随手扔到沟渠,臭气熏天。”想起三号沟往昔,村民闫信田皱起眉头。推行河湖长制后,村里男女老少、党员干部齐上阵清理河道,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现在沟渠水质好了,大家也不随手扔垃圾了,都自觉维护。”椿头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寸祝爱笑着说。如今,河湖面貌持续向好,村民收获生态红利,保护河湖的自觉与决心愈发坚定。
供稿:油松岭乡 刘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