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维模式”叩响153户困境儿童家门



出双廊古镇一路往北面的山里走,驱车半小时左右,到达双廊镇五星村。山道蜿蜒崎岖,如同这里一群特殊孩子的成长之路——他们是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前行的脚步总比同龄人更显沉重。


8月5日,大理市民政局、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与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再次踏上了这条熟悉的山路。他们手提米、油等生活物资,开展“情暖童心 夏日护苗”困境儿童入户走访专项行动,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怀,精准送达一个个亟需温暖的家庭。







“艳艳(化名)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智力有缺陷,她家的情况非常特殊,之前来过好几次,这次先去她家。”穿行在村间小径,工作人员熟稔地介绍着。艳艳一家主要依靠低保、残疾人补贴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等维持生计,基本温饱虽已无虞,但她和8岁妹妹的身心健康成长,始终是工作人员心头的牵挂。



轻车熟路到了艳艳家,面对“陌生人”,她本能地显出怯意,躲在妹妹身后。“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来过,这次专门再来看看你和妹妹。”工作人员放轻语调,耐心地自我介绍。亲切的话语逐渐消融了紧张,艳艳慢慢放松下来,主动靠近围坐在一起。



“在家里有没有帮爷爷奶奶干些活儿?”“妹妹该上二年级了,学习成绩怎么样?”“有困难要及时说给村委会和我们,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工作人员与艳艳及家人促膝长谈,详细记录他们的生活现状、具体困难和迫切需求,不仅送来了维系生活的米油,更带来了暖心的精神慰藉和解决问题的诚意。


临别时,艳艳爷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让你们这么远跑来,一直挂心着我们,真是谢谢你们!”



在孤儿鑫鑫(化名)家中,则是另一番令人欣慰的景象。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他,展现出自立自强,学习成绩优异。工作人员一句句鼓气的话,传递着坚定的支持:“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不用担心上学的费用,将来你一定能撑起这个家,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一袋米、一桶油,一番饱含期许的鼓励,为这个坚韧的家庭注入了切实的希望,也为少年心中埋下了奋斗的种子。



艳艳家和鑫鑫家的走访,是大理市构建的困境儿童关爱“三维模式”的生动实践。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杨洋介绍,该模式以“精准帮扶+心理关怀+安全护航”为核心,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保障。



以党建为引领,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作表率”,深入一线逐户摸排需求,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市慈善会精准对接社会资源,发动企业、志愿者进行定向捐赠,确保帮扶“精准”发力。 针对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儿童,配备专业社工力量,在走访中开展谈心交流、心理疏导。着重提醒监护人和儿童尤其注重假期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此次专项行动覆盖全市10个乡镇、3个街道,惠及像艳艳、鑫鑫这样的困境儿童共计153名。针对摸排中发现的个别儿童在生活、学习上的具体难题,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将建立台账,协调相关部门及时予以帮扶解决。




护未成长,任重道远。当工作人员走向一个个需要关爱的孩子时,沉甸甸的不仅是手中的物资,更是一份庄严的承诺——以民政之爱和专业之力,为每一位困境儿童撑起遮风挡雨的“保护伞”,让那些本显崎岖的成长之路,终有温暖星光坚定护航。


记者:张辉 罗秋爽

编辑:杨润婷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


第三章  综合保护管理


第二十七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洱海保护管理范围内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除原有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外,原有入河排污口应当依法逐步取缔。


洱海保护管理范围内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应当依法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未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不得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