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个村寨不简单!埋头干实事 悄悄换新颜 振兴担当藏不住~


从“路边摊”到“暖心亭”:民生小事里的实干

夏日的午后,九保阿昌族乡勐科村民委员会荒田村民小组的新修凉亭里热闹非凡。几位老人一边整理着自家种的水果蔬菜,一边拉着家常,幸福的笑声随风飘散。谁能想到,两周前,这里的老人们还在路边摆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还要时刻提防来往车辆,就连村里孩子们上学等车也只能在日晒雨淋中煎熬,小小的身影,承载着生活的无奈。



如今的变化,源于村民小组长王占云的一个提议。“咱不能让乡亲们再受这种苦,也不能总等上头帮,自己的亭子自己建!”他的话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党员率先响应,带头捐款,村民纷纷踊跃跟进。大家你几十我几百,70余户人家,不算富裕的家底,自筹资金2.2万元后,又齐聚一堂,共商方案、细究设计,更纷纷投工投劳,让休闲亭从构想一步步化为村中实景。短短两周就让两座崭新的便民凉亭拔地而起,不仅为孩子们撑起了候车的“安全伞”,为老人搭建了售卖的“安心台”,更成了村民议事、休闲的好去处。


从“朴素寨”到“靓家园”:共建共享里的文明新风


走进荒田村,1.5公里的公路两旁种满了桂花、三角梅。村内小巷、农户庭院里虎头兰、杜鹃花等随风摇曳,步步见绿,处处闻香。这是今年4月,村民自筹资金、党员带头出力种下的“彩色长廊”。“自己的家乡要自己美化”,全村一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树苗的出树苗,党员曹连赞1人就捐赠桂花100余株。从公路绿化到庭院美化,荒田村没人喊苦叫累,反倒乐在其中。



“活动中心修好了,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出点力是应该的。”村里的活动中心翻新时,上级帮扶资金有限,村民们也是这样齐心协力,主动投工投劳,拆旧房、清杂物、扫场地,连老人都来搭把手。如今,活动中心成了政策宣讲站、文化活动的小舞台,更成了凝聚人心的“强磁场”。饮水不便时,荒田村大家伙一起找水源、铺水管,齐心协力解决“取水远”的难题。村里没路灯,夜晚漆黑难行,党员干部主动找政策、问门路,为村里争取到了路灯项目,30余盏路灯成功安装,入夜后的灯光,成了村民心中最暖的光。



从“文明村”到“振兴图”:精神力量里的兴村新景


从路边摆摊到凉亭议事,从杂草丛生到花香满径,从漆黑夜晚到灯火通明——荒田村的蜕变,彰显出党员带头的担当,彰显出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气神。正是这股担当与热情拧成一股绳,把一件件“愁心事”变成了“舒心事”。作为国家级文明村,这里的文明不只在于环境整洁,更在于“自己的事自己干”的主动,在于“共建共享”的默契。


乡村振兴的路上,荒田村的乡亲们用行动证明: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当党员的“领头雁”领着群众的“群雁”齐飞,当文明新风浸润每一寸土地,这个国家级文明村,正以实干的自觉,一步步绘就属于自己的振兴图景。




来源:九保阿昌族乡

编辑:赵睿

审核:杨发文 尹凯帮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