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沾益区创新推出“332”乡村建设模式,系统破解村庄规划建设中的“乱盖乱建、无地建房、监管不力”三大痛点。该模式推行以来,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按程序审批农房1129宗,实现乱占耕地建房“零新增”,“裸房”“烂尾房”现象有效杜绝,盘活闲置宅基地211.4亩,保障了956户村民的建房需求,成功打造红瓦房、王家小村等一批建新房、见新村的示范样板。
一、规划引领,三张蓝图定根基,源头遏制乱建。沾益区以三张规划图打通国土空间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管理图重专业。严格对标省级标准,优选专业团队编制,通过试点先行、案例推广提升质量,确保成果符合规范并一次性入库,村庄规划100%入库时间领先全省;村民图接地气。编制“村民版规划图”,深入调研村情民意,通过村民大会、院坝会等形式让群众深度参与,用实景航拍图清晰标注地块用途,以房屋权属姓名、小地名等通俗方式界定边界,让规划“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风貌图塑乡韵。 坚持“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尊重群众意见和地域文化,设计多样化建筑风貌方案,实现自然村民居风貌统一协调,有效解决了“有新房无新村”的难题,留住美丽乡愁。
二、创新“三种用地模式”,解决农村无地建房的问题。沾益区创新三种模式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以地换地”调空间,针对原宅基地狭小问题,村党组织牵头,通过宅基换宅基、菜园换宅基等方式灵活调地,盘活土地114.7亩、526宗,破解了老村空心化与用地紧缺矛盾;“有偿分配”活资源,对无地建房农户,村集体依法“一事一议”,按片区地价有偿收回闲置地统一盘活,再议价分配。该模式盘活土地96.7亩、430宗,满足386户需求,村集体增收251万元;“无偿腾退”优环境,为提升村庄品质,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无偿腾退土地315亩用于道路拓宽、公共活动空间建设,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
三、制度护航:两项机制管长效,杜绝监管盲区。沾益区建立两项制度确保建设规范长效:日常管理“一体化”: 推行“三级三会”联审联批,整合部门职能下沉乡镇执法队,实现“规、审、建、管、验”全链条监管,做到选址、放线、巡查、查处“四必到”,风貌、范围、面积、安全“四统一”,审批时限从数月压缩至15天内;保证金制度“促履约”: 将缴纳建房保证金(不低于1万元)作为审批前置条件。完工验收合格后全额退还;高额保证金(2万以上)可分阶段验收退还。该制度有效引导村民依规建设,遏制了“裸房”“烂尾房”及违建问题。
沾益区“332”模式通过科学规划、创新用地和严格监管三管齐下,不仅破解了乡村建设的关键难题,更盘活了土地资源,优化了村庄风貌,提升了治理效能,为全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沾益经验”。
通讯员 赵定芝 赵怀林 审核 陈进位
来稿单位 沾益区农业农村局
编审 缪应晓 范文艳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