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挖掘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排舞十一年采风路大理收官
十年筑基
伴随白族八角鼓与彝族月琴的和谐共鸣,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挖掘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排舞采风活动”第十一次征程在大理大学圆满收官。这项持续十一载的文化工程已踏遍20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创编出《马缨花》等40余套民族排舞精品,让传统非遗在国际排舞赛场绽放东方神韵。
解码基因
本次历时10天的滇西采风,专家团队携“三维动态采编”技术深入苍山洱海,系统解构彝族大刀舞的雄浑动势、白族力格高跺踏节奏的文化密码。在云龙吹吹腔艺术之乡,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的三道茶歌舞,经数字化解析转化为排舞《大理三月好风光》的编创素材。
双向赋能
采风团队创新践行“文化反哺”模式:既在宾川米汤完小开展排舞送教,将现代律动注入民族打跳;又借南涧“跳菜”非遗传承人之手,把托盘承重技法转化为排舞道具设计。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互鉴,使阿昌族《蹬窝罗》既保留祭祀仪式的环形队列,又衍生出适合广场展演的螺旋阵型。
破界生长
十一年间,采风里程表突破2万公里,形成“田野采集-学术解码-艺术创编-全民推广”的完整生态链。新创的“民族排舞”已登陆国际舞台,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输出的跨越。正如专家团队所言:“当彝族姑娘的百褶裙摆扬起排舞韵律,便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最佳注脚。”
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民族特色,创编民族原创排舞,让更多人通过排舞了解各民族的文化魅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这是中国排舞人十余年来矢志不渝的情怀。此次大理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民族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新起点。未来,中国排舞将继续在挖掘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持续打造“民族排舞”特色名片,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