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时评 | 从影视热地到文旅高地,大理文旅发展的“破圈”之路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千年沉淀的人文底蕴,以及《去有风的地方》等众多影视作品,让大理这座西南边陲小城成功 “破圈”,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书写着文旅融合的崭新篇章。

深度体验激活旅游新动能

传统旅游模式下,游客往往只能在有限时间内走马观花般游览景点。而 “深度游” 打破这一固有模式,更加注重游客能深度融入当地生活,全方位体验在地风情。大理的苍山洱海、白族古镇以及充满艺术气息的村落,为 “深度游” 新业态发展构筑了天然优势。在这里,游客可以非遗手工制作,聆听白族三道茶背后的故事;还能深入田园,体验农耕生活,感受乡村的质朴与宁静。这种沉浸式的深度体验,不仅让游客收获独特的旅行记忆,更为大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名片

近年来,大理持续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洱海边的双廊艺术小镇,汇聚了众多知名艺术家工作室,将艺术创作与洱海风光完美融合;大理古城的文创产业园内,非遗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别样火花。这些项目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塑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名片。

科技赋能,提升旅游服务体验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大理旅游的 “破圈” 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智能旅游平台的广泛应用,让游客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行程规划、景点门票预订、酒店住宿安排等操作;在线导游讲解服务,通过生动的语音和图文介绍,带领游客深入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景区内的智能导览设备,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游览路线推荐。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游客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有效提高了游客满意度。

文旅触角延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大理旅游的“破圈”还在于周边乡村的文旅产业发展。全州各地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手工业和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形成多个新兴产业联动的良好局面。传统乡村摇身一变,成为集观光、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目的地。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还拓宽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前行,迎接挑战

大理旅游的 “破圈”,是旅游、文化、创意和科技等多领域深度融合的硕果。然而,在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大理旅游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护好苍山洱海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怎样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大理旅游产业唯有持续创新,不断探索新业态与旅居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发展中平衡好经济、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才能真正成为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旅游名片”,让更多人领略大理之美,感受大理魅力。


记者:字昕

编辑:苏巧

责编:迟晓娟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