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时评 | “大理情歌会”为何火爆出圈

2024年9月27日在大理开幕的“2024大理情歌会”暨“中国十二生肖音乐会”火爆出圈,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阅评员认为,主要是宣传报道抓住了3个关键点:一是主题和定位明确;二是各级媒体联动形成合力;三是把文化内涵作为宣传报道内核,这对如何搞好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有启示作用。

为让“情歌会”出新出彩,大理州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平台,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方式,将“情歌会”的盛况及时传递给广大观众。音乐会吸引了央视新闻、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200余家媒体、网站和客户端转载报道。大理州组织30余名省、州网络达人参与体验活动,用网民视角创作和分享美的旋律。抖音平台“#大理音乐季”“大理情歌会”“2024年大理情歌会”等话题,累计播放量超1400万次。微博话题#大理音乐季##听唱着情歌去大理等,累计阅读量超1.6亿次,讨论5800余条。

“情歌会”活动成效亮眼,关键因素是宣传报道将大众性与专业性结合,建立了宣传矩阵,形成了报道合力。

一是参与方式“接地气”。活动采用现场观看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形式,让无法到现场的受众也能实时欣赏到“情歌会”的演出,满足了线上线下观众的不同需要。

二是报道主题能引发受众共鸣。爱情主题普适性强,以情歌为主题,容易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无论是年轻人追求浪漫的爱情,还是中老年人回忆曾经的美好感情,都能在“情歌会”中找到情感的寄托。

三是报道渠道广泛专业。“大理情歌会”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搜狐网、云南日报、云南网等权威媒体和网站的关注和报道,这些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专业的报道能力,能够将“情歌会”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宣传报道的定位精准专业。“情歌会”宣传报道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宣传中强调了大理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突出了苍山洱海间孕育的动人旋律和深情歌谣,以及大理文艺事业在中华民族文艺宝库中的重要地位。

“大理情歌会”暨“中国十二生肖”音乐会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主要是抓住了3个关键点:

一是宣传主题与定位明确。“大理情歌会”在宣传策划上,无论是“唱着情歌去大理”的主题,还是以爱情、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定位,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能够快速吸引目标受众。这启示我们,宣传报道需要有一个清晰、独特且能引起共鸣的主题。在宣传报道中准确传达活动的定位,能够吸引到与之相契合的参与者和观众,使宣传报道直达相关受众。

二是各级媒体联动形成报道合力。不同媒体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受众群体,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可以实现宣传报道效果的最大化。“大理情歌会”的宣传报道既有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央媒的共同发力,又有云南本地媒体的全过程融合报道,各级媒体打出组合拳,形成了多渠道的媒体宣传策略和传播矩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报道效果。

三是以文化内涵作为宣传报道内核。在宣传报道中充分挖掘大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将大理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宣传报道中,让受众在了解活动的同时,感受到大理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活动的文化认同感和吸引力。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较为零散,对于新媒体报道的系统性、规划性有欠缺,传播的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不同歌会的主题特色区分不明显,如剑川县石宝山歌会、弥渡民歌节、永平博南文化音乐会等,报道中对各自的风格和亮点凸显不够,容易让受众产生混淆。

为此,阅评员建议:要规划好活动期间的内容发布,特别是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发布,始终保持受众对活动的关注度和话题热度。同时,可根据活动的进度和观众、网友的反馈,适时调整宣传报道策略,突出报道的特色、亮点,为类似活动的举办积累经验和口碑。


记者:金镇雄

编辑:苏巧

责编:迟晓娟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