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上发电,棚下养蚕!祥云松梅村家门口“织”出致富路

近年来

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

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模式

以蚕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以大棚养蚕基地“农光互补”

壮大村集体经济

不断提升乡村产业能级

绘就了一幅

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

乡村振兴新画卷











松梅村现有栽桑户414户、桑园4958亩。每到桑叶采摘季,周边村民便前来务工,既缓解了种桑户劳动力短缺难题,又让周边村民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祥云县东山乡松梅村村民 彭仕英

每年桑叶采摘季我们都会出来务工,一天能采三百多斤桑叶,算下来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两百元。





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党总支副书记 秦菊仙

近年来,我们通过“固定工+季节性工”的模式,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务工村民平均一天能挣两百元,目前,直接为村民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村里发放的劳务工资已超过500万元。




除了种桑养蚕外,松梅村村民还积极发展蚕桑深加工产业,收购本村出产的蚕茧,自己缫丝制作丝绵被。松梅村村民自炳云从1985便开始加工蚕丝被,现已从事该行业四十余年,优质的蚕茧加上夫妇二人精湛的技艺,让自炳云家的店铺远近闻名,每年都有大批客人上门定制蚕丝被


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村民 自炳云

2007年,我注册了“雲雪商标进行蚕桑深加工每年能加工四五百床蚕丝被,毛收入达十四、五万元,这么多年来产品一直卖得挺好,很受大家欢迎。





在松梅村,蚕桑产业不仅让群众增收致富,也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24年,该村建成了43座标准化养蚕大棚,总面积7112平方米,引进恒燚新能源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大棚顶部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形成了“棚上发电、棚下养蚕”的“光农互补”新模式,光伏发电补齐了电力设施短板,每年为村民节省成本70万元,棚顶遮阳延长了养蚕大棚薄膜使用寿命,进一步节约了维修成本,实现了一地两用、效益倍增。






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党总支副书记 秦菊仙

我们的项目产权是归村集体所有,村组按养蚕大棚20元/㎡、光伏项目场地5元/㎡收取租金,年租金收入分别为14.22万元、6.5万元,每年可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20.72万元。






如今在松梅村

桑叶是“金叶”

蚕棚是“金棚”

阳光也变成了“金源”

这条独特的产业发展之路

真正让资源变资产

让村民变股民、让力气变财气

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记者:吴开睿 刘泉

祥云融媒:李志刚 陈治学

编辑:施晓倩 褚雪琴

责编:李婧

终审: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