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验收由洱源县林业和草原局牵头,联合住建、发改、水务、流域等部门组成验收组,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核验+技术质询”方式,对湿地修复面积、水质改善效果、生态设施运行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审查。验收组一致认为,项目符合设计要求,生态功能恢复显著,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同意通过竣工验收。

洱源县洱海流域湿地公园保护与提升改造概算总投资6.61亿元,覆盖洱源县4个乡镇,涉及西湖片区、东湖片区、茈碧湖片区、凤羽河片区等4个核心片区,总建设面积14273.1亩,通过保护与提升改造流域湿地和缓冲带,优化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改善湿地水质;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经济发展;构建起“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屏障。

项目以“源头治理”为核心,累计湿地及缓冲带恢复1571亩、湿地及缓冲带提质增效12431.1亩,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包括西湖生态监测中心、湿地管护调度中心、管护站点及附属设施、管护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通过引入“MABR曝气工艺”“生态滤料降磷技术”等创新手段,新、老永安江的水质从Ⅳ标准提升到了Ⅱ类标准,罗时江水质也从Ⅳ标准提升至Ⅲ类标准,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显著提升。以项目带动科研技术推广,在湿地的治理工艺、湿地生态价值转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及湿地植物收割打捞和资源化利用设备等方面研发了多项工法、软著及专利技术等。

项目创新“生态+产业”融合路径,种植海菜花、木瓜、水果莲子等特色作物的种植和管护,发展湿地观光、科普教育等业态,获得了稳定的劳作收入。依托项目发展旅游服务增加经营性收入,从传统农业转向“生态+旅游”复合经营,收入渠道显著拓宽。产业链延伸带动增值收入,项目推动海菜花、莲藕等湿地产品的初加工和品牌化销售,居民可通过参与产品分拣、包装、物流等环节获得附加收入。


来源:“洱源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林灵
责编:李斯
终审:苏建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