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时节,洱源县凤羽古镇的古银杏已逐渐变黄。20多位白族奶奶树下齐唱《凤羽“姑妮姆”》,歌声悠扬,游客掌声四起。


“姑妮姆”在白族语里意为“老奶奶”,这个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现有40人,平均年龄近70岁。早期传唱红色歌曲,后加入白族三弦、霸王鞭舞等非遗技艺,形成了集歌、舞、乐表演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是古镇文化的流动名片。



我觉得这边的服装很有民族特色,歌也很好听,就感觉很新鲜。

虽然我们现在年纪大了,但只要我们还能走、还能唱,我们就要把凤羽毛的歌声唱给世界听。


赵尔顺团长年近古稀,却不愿闲坐家中,仍奔走在传艺一线。15年来,她带队进村寨、校园和景区,用歌舞传递乡情,为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注入“银发力量”。



头发说白就白了,但是热爱不分岁数。三弦一响,姐妹们就立马到位,唱到老、跳到老、乐到老,这才叫真正的“不老”。



2025年,合唱团“升级”为洱源县文化馆馆办团队,有了专业指导,表演越来越有范儿。乡音一响,游客和老乡们就被吸引过来。



她们让老调发新声,让拐杖变霸王鞭,从“被服务”成为“服务人”。台上传承的是白族文化,台下点燃的是乡村活力,她们是白族民间艺术“活”起来的新力量。


洱源融媒:罗新才 李雪梅 杨树章
编辑:苏巧 李玲
责编:邢雅丽
终审:洪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