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女孩晓敏:用街舞“跳”出热辣滚烫的酷飒人生 | 大理运动故事

2011年的一天,14岁女孩晓敏在下关看到一家舞蹈机构后,怯生生地拉着妈妈的衣角:“妈妈,我想学爵士舞。”妈妈皱起眉头:“那是头发五颜六色的人跳的,不正经。要不,你还是继续跳拉丁吧?”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看似妥协的决定,却被晓敏深埋心底。它在岁月的滋养下悄然生根,最终冲破预设的轨迹,绽放出了一段街舞的绚烂人生。




时间的指针流转到美拍流行那年。15岁的晓敏在手机上偶然刷到一位爵士舞老师的视频,画面中的舞者自由奔放,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活力。那一刻,晓敏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渴望被重新点燃。“我省吃俭用攒了一点钱,又向爸爸要了一些,终于去找那位老师学了舞。”回忆起那个勇敢的决定,晓敏眼中依然闪着光。那是她第一次违背母亲的意愿,真正触碰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考入成都的大学后,晓敏与街舞的缘分愈发深厚。在成都求学的日子里,她一边攻读会计专业,一边悄悄守护着心中那簇梦想的火苗。这座充满活力的大城市,为她推开了更广阔的街舞之门。也正是在这里,她与一种小众而新奇的街舞舞种——Waacking甩手舞,不期而遇。



晓敏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Waacking甩手舞,当时我很好奇这个舞手怎么能甩那么快,于是我被那快速利落的手臂动作深深吸引,就去学了这个舞。在学习过程中,我才发现这个舞种当时在大理是没有的。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它的背景文化,也越来越感受到它的魅力。可以说,就是从那时起,我真正爱上了街舞。”



追梦的路从来都不平坦,而晓敏的舞蹈之路更是写满了坚持与热爱。为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晓敏主动跟随老师参加各类比赛和节目录制。这也意味着她必须投入成倍的时间排练。“排练常常不止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要通宵。商场到点要关门,写字楼怕扰民,我和同伴们就站在电影院门口的夜空下继续跳,累了就直接睡在路边。”



比通宵排练更现实的,是学校严格的晚归制度。宿舍每晚11点锁门,晚归会面临严厉处罚。就在晓敏为此发愁时,父亲给了她最坚实的支持。父亲特意与学校沟通,最终为晓敏争取到了在外租房的允许。懂事的晓敏为了节省开支,选择租在偏远的3.5环,而排练室在1环,每天往返就像一场漫长的拉练。



“那是一次月底,生活费已经见底,排练却持续到了凌晨两点。打车太贵,没办法我只能扫了辆共享单车,不熟悉导航的我,在成都的夜里绕了许久,骑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家”。除了排练,每个周末晓敏还要穿梭于城市的不同舞室代课挣学费。地铁转步行,一程便是三个多小时。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奔波难以想象,但晓敏却说:“当时我并不觉得有多累,也从没想过放弃。但是现在回想过来,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那时候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能因为我真的喜欢,所有的付出都甘之如饴。”



街舞带给晓敏的,不止是一份打磨出来的坚韧意志力,更是一份照进生命的自信之光。在遇见街舞前,晓敏坦言自己是个被自卑笼罩的女孩,内向,甚至带着些许社交恐惧。面对陌生人,紧张感会不自觉地攥住她,连最简单的交流都会让她心生退意。那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心门,似乎总是虚掩着。然而,连她自己都未曾预料,街舞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为她推开了那扇门。



晓敏回忆道,“记得我第一次演出,去的是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小年夜春晚那样的大舞台,还是独立节目、实时直播。当时我紧张得整晚睡不着,就怕动作失误,影响团队。”可即便恐惧攥紧了心跳,她依然选择迎难而上。正是这份在压力中坚持下来的经历,让她第一次触摸到了内心深处的韧性。“后来,我慢慢发现,在跳舞的过程中,我是那么的阳光、自信,充满勇气,我感觉街舞就像我生命里的一道光,让我渐渐意识到,其实,我并没有那么糟糕,我还是挺不错的。”



大学毕业后,面对父母希望她从事会计工作的期待,晓敏最终遵从内心,选择了街舞创业。但由于经验不足、经营不善等问题,她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因为我大学读的是会计,妈妈一直希望我找一份专业相关的稳定工作。但爸爸更了解我,也更理解我的选择。当时我坚持要开舞蹈室,他就出资支持了我。可惜那时候太年轻,缺乏经验,店没多久就亏损了,最后只能关掉。”



但她并没有放弃。2019年,晓敏与朋友们共同创办了“C-Dance潮街舞工作室”,这一次,她成功了。



“决定二次创业,源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就是现在的舞蹈老师们。当我们再次相聚,谈起街舞,眼里依旧有光。有人提议:‘既然还这么热爱,要不要再试一次?’这句话,点燃了我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更重要的动力,来自曾经的学员们。他们不断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开课?还想继续跟你们学。’这些期待的声音,让我们特别感动,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是被需要、被认可的。正是这份信任,推着我们又一次走上了创业的路。”



但街舞工作室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这次,晓敏不敢再告诉母亲,而父亲当时也正面临一些困难,只能拿出一万元支持她,但这笔钱还远远不够。于是,她向几位好友借钱,凑齐了启动资金,终于晓敏和朋友们一起把工作室开了起来。幸运的是,工作室经营得相当顺利,她很快便还清了所有借款。



如今,晓敏的潮街舞工作室有10多位舞蹈老师和400多名学员,学员年龄从3岁半横跨到50多岁,设有幼儿班、少儿班、成人班、辣妈班、零基础班等,有地板舞、锁舞、爵士舞、韩舞、都市编舞、甩手舞等多种舞种。



6年多来,她与团队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学员,还多次受邀参与了多项高规格演出与节目录制,包括浙江卫视《跑男》开场舞、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2024吉克隽逸广告拍摄编舞、2024电影《学生村》启动仪式,以及2022年大理文旅宣传片拍摄等。在多项专业赛事与展演中,团队屡获殊荣:2023年晋级“中央电视台影视城全国少儿艺术人才选拔大赛”总决赛中荣获白金奖;2024年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文化展演中获银奖,同年,还在“云南省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及少儿组团体赛第一名。2024年8月还被大理白族自治州教育体育局评为2024年云南省第四十五届体育舞蹈锦标赛暨大理州体育舞蹈公开赛街舞优秀组织、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被设立为大理区域BDS云南省人才输送基地。



怀着让大理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初衷,晓敏和团队还勇于创新,将充满活力的街舞与底蕴深厚的白族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其创作的《大理好风光》《金花阿鹏热舞团》等作品中,白族刺绣、扎染等非遗技艺被巧妙激活,让古老的文化基因借助青春的舞蹈语言,焕发出了蓬勃的时代生机。



“大理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多元的地方,这里有赛马、白族刺绣、扎染等等。作为大理人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为家乡做些什么?于是我们尝试将街舞与民族文化进行‘碰撞’,并专门设计制作了大理特色的舞蹈服装。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表达我们对大理深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想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大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突破中。”晓敏说。



街舞对于晓敏而言,早已超越爱好,成为一种照亮自我与他人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正通过她的课堂,悄然改变着更多人的生命轨迹。



在她的工作室里,学员多数是女性,甚至还有年过五十的阿姨。“起初,在课堂上大家是不敢跳舞的,怕跳不好被笑话。”晓敏回忆。但当她目睹她们从拘谨到舒展,从低头到自信微笑时,她看见的不仅是舞步的进步,更是女性找回自我、勇敢发光的独立模样。令她尤为触动的是,工作室里还有几位受抑郁症困扰的学员。“那几位学员在街舞中找到了情绪的出口,他们的状态真的慢慢变好了,我感觉街舞就像一剂良方,在别人身上我看到了街舞赋予的更多人生内涵。”



如今,28岁的晓敏,依然在街舞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谈及未来,晓敏坦言:“我不能‘吃老本’,街舞是流动的,人也要不断成长,机会永远青睐那些一直在准备的人。”她始终记得最初与街舞相遇时的那份心动,也愿将这份勇气传递给更多人:“舞蹈是有生命的,而这份生命力,正源于每位舞者心中的那团火。如果你也对街舞感兴趣,那就勇敢去尝试,只要你喜欢,什么时候开始跳都不晚。”



从自卑女孩到自信舞者,从会计学生到街舞推广者——晓敏,这位大理姑娘,始终在不断“破圈”。她用律动书写故事,用舞步传递态度,也让越来越多人相信:命运从不会阻挡那些真正渴望发光的人,只要勇敢追光,坚持所爱,每个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破茧成蝶。


这,就是街舞的力量;这,就是晓敏的光。






记者:刘林灵 赵剑峰 杨柯达

编辑:刘林灵 阿苏越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