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这些 “国保” 超有料→


有人说

文物是 “凝固的时光”

但在大理

“国保” 更像是 “流动的文明”

太和城的夯土墙,藏着南诏与中原的对话

崇圣寺三塔的铜铃,响着唐代佛教的余音

喜洲古民居的木雕,刻着白族文化的基因

……


大理的美

不仅在眼前的风景

更在那些穿越千年

仍未褪色的文明记忆里

抓住假期的尾巴

不妨让脚步跟随时光

去听听 “国保” 们诉说千年故事



“国保”佛塔

在大理市的“国保”大家庭中有三个佛塔单位,分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图寺塔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弘圣寺塔。多元宗教在大理的碰撞,让这些佛塔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其差异。三个佛塔出土的1300多件文物,为南诏、大理国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依据。(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喜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的重要城邑,又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现存的喜洲白族古建筑群,群体格局完整,不同时代的建筑遗存数量之多,堪称白族建筑的自然博物馆,是白族建筑历史发展的缩影和白族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云南提督府旧址

云南提督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成为云南的军事中心长达二百五十多年。1949年12月,边纵七支队进驻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标志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宣告了大理的和平解放。清代共有五十四任云南提督在此办公,在战火的洗礼中建功立业,成为一省最高军事指挥官。2019年,云南提督府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大理天主教堂

在大理古城里,藏着一个白族建筑和西方教堂建筑完美结合的精品之作——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天主教堂。纵向的布局形式保留了西方教堂的建筑风格,而在建筑形态和装饰装修上完全采用了大理白族的建筑元素,白族的雕刻、彩画随处可见,中西文化在此交融。大理天主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刻艺术以及中西建筑交融的艺术美感而蜚声海内外。(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位于云南省剑川县石宝山境内,在1952年就被国务院定为“西南边陲稀有文化遗产”,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后延续了300多年的杰作,依然是一项没有完工的工程。目前为止,共计发现17个窟、140多躯造像,分4种类型。石钟山石窟是雕刻在石头上的南诏,大理国史书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明珠。(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西门街古建筑群

“文献名邦”剑川古城始建于明代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古城现今保留有160多处明清古院落和民国建筑,古民居建筑的保留量占全城民居总数的90%以上,有不少“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平房带闷楼”“前铺后杂院”的典型白族民居院落。西门街古建筑群建造于公元1500年—1629年,是云南至今保存完整、数量较多又集中的明代历史建筑,有专家称它为“白族明代建筑博物馆”,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长春洞

长春洞位于巍宝山后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为国内全真教纯阳派著名宫观,是我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这里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都堪称经典,可谓是“长春洞三绝”。常言道“无限风光在险峰”,而巍宝山最美的地方却在地势较低的长春洞。2006年,长春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南诏镇古建筑群

南诏镇古建筑群位于巍山古城,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由玉皇阁、文华书院和萧公祠三部分建筑群构成,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诏镇古建筑群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通过活化利用,形成了“书友”“书香”“书鸣”三大书院文化板块,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成为巍山国学基地和全国古文献展示的一个窗口,也是西南少数民族书籍收藏地。(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沘江古桥梁群

沘江古桥梁群位于云龙县沘江及其支流,为明清古建筑群,形成了“五里一水,十里一桥”的景观。云龙县是云南省古代桥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涵盖了中国桥梁建筑中的浮、梁、拱、吊四大基本桥型。在沘江及其支流上现保存有37座古桥,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誉,被称为“桥梁博物馆”。2013年,沘江古桥梁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诺邓白族乡土民居建筑群

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位于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为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的古老性、完整性、集中性及浓郁的白族乡土建筑风格,使其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点击此处文字链接了解更多)


在大理

藏着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们是比苍山更厚重的脊梁

比洱海更绵长的记忆

每一处都承载着

足以改写西南历史的文明密码


带着一颗敬畏之心

走进这些 “国保” 之地

一起看见不一样的大理



来源丨“风花雪月号”微信公众号
责编丨田维星

审核丨杨会仙

终审丨陈丽梅

运维 |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