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户丰收到户户丰收,从丰产在田到丰收在手,大理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一头牛、一朵菌、一片园、一粒米、一箱蜂“五个一”绿色种养循环,幸福产业让全村人乐开了花。
踏进曾建杨、杨富勤夫妇创办的永平县富勤养殖家庭农场,这里没有刺鼻难闻的气味,有的是清新的空气和响亮的“哞哞”声。“他们家牛挣小钱,牛屎挣大钱。”胜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肖田的话,惹得众人开怀大笑。
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圆溜溜、胖嘟嘟的姬松茸探出菌床,工人们有序地采摘、削根、清洗、烘烤、分拣、包装……人来车往,一派火热。“每年这个时候,要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晚上12点。去年种了30亩,毛收入230万元,今年种了35亩,收入肯定超过280万元。”曾建杨乐呵着说道。历经3年的研究、种植,姬松茸成了增收的主角,“姬松茸种在牛粪上,我们的生活牛上加‘牛’。”
用牛粪串起产业链
是永平县胜泉村
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一个剪影
胜泉,有良田沃土,有银江河常年浸润,有大碱塘四季滋养,却是丰产不丰收。“我们只会种田而不‘慧’种田。胜泉,胜泉,要胜在产业循环上。”乡贤座谈会上,有识之士献计献策。
进入新时代,胜泉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新一代“种田人”不再盯着一家一户打小算盘,而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下谋划、思考和行动。
思路之变带来“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之变——“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像磁石一样把“人、地、钱、技”等要素牢牢吸引住,让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业”。以“牛”入手,以“牛粪”破题,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融合、种养互惠互作,既解决了牛粪污染环境的难题,又促进了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荣膺“云南省科技创新示范村”“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卫生村”。
“3100箱中华蜜蜂、180亩大棚蔬菜、300亩软香米,1100多头肉牛、110亩食用菌,年综合产值突破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杨肖田掰着指头亮家底。他说,牛粪经过固液分离和堆肥处理,变成了姬松茸栽培料,粪液和种植姬松茸的废渣又作为蔬菜、水稻种植的有机肥进行还田利用,蔬菜废弃物发酵又变成了优质饲料,肉牛吃得香,长得壮!“肉牛→牛粪→姬松茸→蔬菜、水稻→肉牛”绿色种养循环在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品牌效应的同时,每年还带动4.2万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增收420万元,做到了一举多得。
四季更迭,胜泉村“丰景”铺展。田间,稻穗弯腰,随风摇曳,稻香飘过,有蜻蜓弹射飞舞;地头,一簇簇姬松茸如同一门门“小钢炮”铺满菌床,一垄垄西瓜、黄瓜、番茄、草莓将田地打扮得色彩缤纷;钻进大山,辛勤的小蜜蜂嗡嗡嗡地唱歌采蜜,蜂箱群落成为一道甜蜜的风景线;养殖场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扇动耳朵,悠闲地吃着精致饲草。
看,这就是今日胜泉村!
永平融媒:杨福军
编辑:字昕 李斯
责编:字昕
终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