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洱海指数”正式发布

8月15日,备受关注的“洱海指数”综合评价体系正式发布。这一历经近一年的严谨梳理与科学论证,从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等多维度出发,凝聚着科研人员心血的评价体系,将为洱海保护治理提供全新的量化标尺。


那么,关于“洱海指数你又了解多少呢?

什么是“洱海指数”?

为什么要构建“洱海指数”

“洱海指数”对于洱海保护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

接下来,跟着小编的脚步

一起来揭开“洱海指数”的神秘面纱
↓↓↓




PART
01

为什么要构建“洱海指数”?

国内外湖泊治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湖泊保护治理评价需多维度综合考量。国内外实践表明,单一理化指标难以全面、科学反映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保护治理综合成效。针对云南省以洱海为代表的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特殊性,大理州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探索建立了一套多维度、全方位的“洱海指数”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旨在科学评估洱海生态系统整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高原湖泊精准保护与长效治理提供更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保护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PART
02

“洱海指数”的指导思想

“洱海指数”的编制,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和“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的殷殷嘱托,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念,突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为民理念,兼顾洱海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的保护思路,协调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空间”。围绕“干净、清澈、生态、共享”四个维度,从流域环境改善、湖区水质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泊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洱海保护治理成效及水生态状况。目标是构建支撑洱海高水平保护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量化评价体系,为国内湖泊评价由单一指标向系统综合指标转变提供“洱海经验”,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




PART
03

“洱海指数”的编制原则


01
科学性

参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国内外典型湖泊评估技术规范,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地表水评价相关标准,紧密结合大理实际与洱海特色,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02
系统性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洱海流域“三水统筹”与“三生空间”协调。指标体系涵盖陆域外源污染控制效果、湖区水质及水生生物状况、人湖和谐关系(服务功能与居民感受)等内容。


03
直观性

充分考虑洱海作为城市近郊湖泊、人口产业分布密集、社会关注度较高等特点,围绕“干净、清澈、生态、共享”四维目标设计指标,便于公众和游客直观感知洱海保护成效及水环境、水生态状况,激发公众爱湖护湖热情,构建“人湖和谐互动”新模式。


04
导向性

“洱海指数”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完善湖泊综合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全面把握洱海流域入湖河流及湖体水质、水生态演变趋势,对健全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压实保护治理责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PART
04

“洱海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一)“洱海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路线


(二)“洱海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三)“洱海指数”评价分级标准


评价所需数据均来源于大理州洱海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水文水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确保数据来源权威、真实、有效。



PART
05

“洱海指数”评价结果

2015年以来,“洱海指数”评分结果介于78~93分,其中2015年至2021年评价为“良”,2022年至2024年评价为“优”。2025年上半年评分为92.8分,评价结果为“优”。



2025年上半年:



看完了以上内容

你是否对“洱海指数”

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呢?

“洱海指数的建立与应用

是洱海高水平保护

与科学治理的重要里程碑

该指数不仅是衡量洱海生态

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更是指导未来

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指挥棒”

同时,也为社会公众了解洱海

参与洱海保护提供了重要窗口


保护洱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让我们共同关注“洱海指数”

见证洱海生态脉动

携手同心,守护这一泓碧水




来源:“智慧洱海”微信公众号

编辑:施晓倩

责编:迟晓娟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