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在大理凤羽的凤翔书院百年银杏树下,《凤·羽百位白族女性肖像展计划》的志愿者与凤羽奶奶们用一场动人又美好的演出,作为彼此送给彼此的礼物。志愿者林溪和孟孟在大舞台和奶奶家合唱的白语民谣《风也可温柔》,唱哭了很多人,成为了大理记忆中的BGM——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都把这片土地视作心中理想主义的故乡,始终念念不忘。
?请点击链接了解更多《凤·羽百位白族女性肖像展计划》
于是,当5月的风再次温柔吹过苍山洱海的时候,「美好的书」和「白日梦想家计划」一起回来了。在走过重庆的市井烟火和贵阳的山野密林后,我们把参与式策展艺术采风·漂流计划的第三站带到了大理。
此次重返大理,是重逢,亦是延续,最重要的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群人——
PART1.
5月23日~24日,「美好的书」和「白日梦想家计划」携手「曾曾的书屋」共同邀请了十几位全国各地和大理本地的艺术家、创作者和媒体伙伴们参加参与式策展艺术采风 · 漂流计划的大理站活动。
行前会上,「白日梦想计划」发起人Megan提到日本大地艺术祭的初衷是「让村落中的爷爷奶奶们都能有开心的回忆,即使只是一瞬也好」。
而在凤羽,我们也希望能够放下「自我」,回到孩童般好奇与尊重的视角,通过自然风貌、建筑空间、民俗风物、技艺传承、人文日常等等多元的维度,与在地的人们彼此「看见」,相互「对话」,用真实的感受,共同播种在地的惊喜。
在与奶奶们的往来互动中,当我们自己纯粹而简单地笑起来时,也就达成了「让奶奶们笑起来」就好的初衷。
1
以凤翔书院为中心,我们漫步在古镇的大街小巷,从中轴的大观路上远远眺望山那边的白塔。四面环山,仿佛张开臂膀护佑着这座古镇;也为我们拂去从城市里带来的浮躁,融入这里悠然笃定的节奏。
古镇上,家家户户都贴着手写对联、祝福甲马,门口还有各式各样的香插。每路过一扇门,就好像接受了一份祝福,内心多了一份对天地万物的虔敬。
Megan记录的香插
请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令人赞叹的是,向导小赵特别介绍了转角墙面的「退石角」。中间斜斜切开一角,不仅有着方便拉货的车马转弯的实用功能,还蕴藏着“天地不变化,中间有和气”的古老智慧——我们改变不了天,改变不了地,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处在人世中的自己。
2
在向导们的热心联络下,我们推开一扇扇院门,走进一位位奶奶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她们院落总是收拾得干净利落,在窗台院角总能见到繁花争妍。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TA怎样。”
也许奶奶们并不知道这句话,但是她们确确实实地活出了这份智慧。
即便是八、九十岁的奶奶们,眼神里都闪烁着近乎童真的烂漫与乐观。与我们对老年生活的成见不同,她们并不是只是颐养天年,而是人人怀揣一门绝活,日日与热爱的事情为伴:「百灵鸟」奶奶的歌声在风中不知疲倦地回荡;「老师」奶奶回忆起从前教授拼音时,似乎把我们当成了她的学生滔滔不绝;还有痴迷于收集承载时光故事的「古董」奶奶……
闲聊间,我们看见技艺与故事织就的生活经纬,感受奶奶们的鲜活与达观。耄耋之年的天真未凿,一定是来自凤羽土地的滋养。
我们还回访了《百鸟朝凤》联欢会时单独上表演的洪奶奶和「书院」奶奶家。从暮冬到初夏,如同那棵枝繁叶茂的百年银杏,奶奶们似乎也获取了春日的生命能量,把我们当作家人般同我们分享生活近况,追忆久远的往事。
然而无论来多少次,告别的场景从来没有改变过——即使因为年岁已高,腿脚不便,她们都要坚持站起来,送我们到门口,挥手目送我们离开;我们不舍得离开,却也不忍多打扰她们休息,默默祈盼她们身体安康,期待下一次再见。
3
艺术采风的2天,正好碰上降温降雨,让整个行程显得有几分狼狈——但这就是真实的日常,一如凤羽就是普通的乡村。
然而也因为这风这雨,让艺术家们为了御寒穿上白族的传统服装,多了一份真实有趣的体验;也让我们有机会走进向导小赵的工作室喝口热茶,顺便参观了他花两年改建的自家小院,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返乡「宝藏青年」的故事。
“连外来的人都愿意锦上添花帮助我们家乡,我更义不容辞。如果《凤·羽》项目有任何需要,我都愿意来协助。”
小赵是凤羽的非遗古建保护传承人,他花了两年时间进行了小院的改建,收集了很多凤羽的老物件,从事老物件的年轻化改造。此外,他还鼓励和帮助了很多年轻人一起返乡创业。他说他现在就想踏踏实实做传统文化传承的事情。
同时也特别感谢此行的另外2位在地向导施老师,杜老师以及一直坚定支持我们的「凤羽慢城农庄」陈行长。
《凤·羽 百位白族女性肖像展计划》发起人曾曾老师和小璐一起冒雨赶来参加采风复盘会。大家轮流分享着自己的感受,不同视角相互共鸣着——当我们放下「自我」,放下所有预设,把身心浸润在当下的感受里时,反而获得了最多的意外惊喜;当我们看见奶奶们的坚韧与乐观,对生活纯粹本真的热爱时,也是在反哺自己的内心,那些「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如何书写自己的生命」的追问,找到了平凡却独特的「生命样本」的参照。
梁老师说,“这次来,发现凤翔书院的银杏树已经全部长出绿叶了,「曾曾的书屋」的5棵树也已经结上果实了,从去年11月来凤羽也算经历了冬春夏,等到秋天院子里的苹果梨子熟了,银杏树叶黄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展览落地的时候了。”
每一位采风艺术家都捕捉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灵感,细细反刍这次旅程的感触和思索,期待金秋十月,这次场送给她们的展览能够再次「让奶奶们笑起来」。
就像曾曾老师说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带着真挚的情感而来,被善良打动,做真实的自己就好了,一切的感受在这里都是被允许的。只要始终记得这份初心,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我们共度的每一天,和奶奶们共度的每一刻,都是最珍贵的;所有的发声和感受,都因为在凤羽的相遇而不同,那些生命中的「在场」和「发生」就已经足够了。
艺术家小妙的速写创作
部分采风艺术家感言
请向上滑动阅览
特别感谢:凤羽慢城农庄
文案:子潞/Lilian
摄影摄像:凯凯/「白日梦想家计划」/床单厂艺术区@奈斯映画大理店
编辑:L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