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之际,“光影绽放中国行·跟着电影游云南”启动仪式暨大理站活动将于6月24日至7月30日盛大开启!跨越数十载光影,大理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持续书写“影旅融合”华章,成就名副其实的“电影梦工厂”。
小编带你开启“大理光影之旅”:走进影视取景地,揭秘幕后故事,在熟悉的镜头里发现别样大理风情。
今天,我们将走进《神奇的剑塔》,跟随白族少年开启一段勇敢守护文物的冒险旅程!
在苍山洱海的映衬下,一部拍摄于1984年的儿童冒险电影《神奇的剑塔》,以其独特的白族文化+少年探案风格,成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一颗明珠。影片以大理渔村为背景,讲述了两名白族少年赵海龙和段阿虎智斗盗宝贼、守护珍贵文物金雕宝塔的精彩故事,既展现了80年代大理的地域风情,也传递了文物保护的时代主题。
大理作为白族文化核心区,以其独特的苍山洱海风光、南诏大理国历史、扎染技艺等元素,成为影视创作的富矿。相较于其他民族题材的电影,以大理为背景的电影往往更偏向诗意化、生活化的表达。
电影《神奇的剑塔》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将大理的渔村生活、苍洱风光、白族民居等元素自然融入叙事,既作为故事背景,也成为了影片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影片中洱海作为核心场景,展现了白族人“靠水吃水”的传统生活。清晨的渔港渔民收网、晒网,渔船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呈现宁静而忙碌的渔村晨景。波光粼粼的湖面与远处的苍山形成层次分明的构图。这些画面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让观众感受到白族人与洱海相依相存的关系。
影片中,不同时段的自然光影,展现了大理标志性的“风花雪月”景观。镜头多次扫过苍山十九峰的轮廓,云雾缭绕的山体成为冒险故事的宏大背景。洱海从平静如镜的晨湖,到波涛暗涌的追凶夜戏,湖水的状态随剧情推进而变化,隐喻故事张力......这些自然景观不仅是视觉点缀,更与角色的情感和剧情节奏紧密关联。
相比当下流行的商业大片,《神奇的剑塔》以轻快的节奏、接地气的角色、民族文化与类型叙事的巧妙结合,成为80年代儿童电影中的独特存在。尽管技术略显陈旧,但其真诚的叙事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仍让它在今日看来别具魅力。在当下追求“爆款”“流量”的影视环境中,这种真诚、轻快、寓教于乐的创作方式,仍值得借鉴。
40年过去,大理已从宁静渔村变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但《神奇的剑塔》所记录的,不仅是白族少年的勇敢故事,更是一份关于大理旧时光的影像档案。如果有机会,不妨重温这部老电影,感受那个纯真而热血的年代。
持续关注“风花雪月号”
解锁更多光影中的大理!
你第一次知道大理
是因为哪部电影/电视剧?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
“大理光影初印象”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施晓倩 褚雪琴
责编:李婧
终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