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文物点——大理市五指山遗址 | 大理文物说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之际,大理州融媒体中心“大理文物说”专栏,继续带大家透过这些散落于苍洱各处的“时光之眼”,窥见大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今天,一起了解大理州新发现文物点——大理市五指山遗址



【大理文物说】

大理市五指山遗址

大理市五指山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和街道苍山马耳峰麓,北距太和城遗址约600米。

2020年1月—7月,经国家文物局审批,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

五指山遗址全景

遗址主体遗存年代为南诏时期,发现大量南诏时期建筑基址,其中建筑基址14座、夯土台基2处、石墙63道、踏道3条,出土瓦片40余吨及大量的瓦当、滴水、文字瓦、陶器等标本器物。

五指山遗址一号考古棚

五指山遗址二号考古棚

从遗址建筑形制和出土的佛像、塔模、“卍”字符号及“官家舍利”有字瓦等遗物来看,五指山遗址应为南诏皇家寺院。该寺院至少从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开始营建,长寿九年(777 年)仍有建造,三号建筑基址可能建造于南诏中晚期。

五指山遗址二号考古棚局部

五指山遗址一号考古棚局部

遗址内发现的建筑基址及出土的大量有字瓦、瓦当、鸱吻、釉陶器等文物,为研究南诏太和城的结构布局、建筑形制、南诏王室葬俗、佛教信仰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指山遗址一号考古棚局部

五指山遗址二号考古棚局部

为进一步处理好“1806”小镇项目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2020年9月,大理市以“考古先行、全程参与、科研为主、保护第一”的工作思路,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五指山遗址保护大棚项目,覆盖了遗址现有重点发掘区域,在保护考古现场的同时充分展示出其文化内涵。

五指山遗址一号考古棚

该项目对推进太和城遗址城址考古多学科研究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更多考古成果与公众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料来源:大理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迟晓娟 字昕

责编:张银珍

终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