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林:他是机器的“听诊者” 生产一线的“技改达人”


4月28日上午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在北京举行
表彰大会上
鹤庆县北衙矿业有限公司
三选厂党支部副书记、
技改组长、工会副主席
王冬林
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王冬林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和朴实的工作中默默奉献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青年奋斗的王冬林





从选矿技术的“门外汉”到行业技术标杆,王冬林凭借勤学苦钻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一路奋进,成为能独当一面、解决难题的技术骨干。参加工作以来,他曾先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和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黄金行业劳动模范”“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



1989年,王冬林出生在鹤庆县黄坪镇河西村小新庄。对于他来说,他的初中岁月,被家庭的重重变故所笼罩。原本破旧的房屋在一场意外中被烈火吞噬,母亲因病住院,祖辈病倒,父亲体弱难劳,姐姐又在上大学,家中积蓄耗尽,负债累累。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无奈之下,10多岁的他不得不选择辍学外出打工,独自撑起这个家。这期间,王冬林不仅种过农田、果树,还学过修车。



2007年,刚满18岁的他,遇到离家不远的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在招工,于是他就进厂当了一名普通的一线操作工。“当时每个月900元的工资,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活,每天铲除机器皮带上的泥土,因为年纪小,这种重活干起来特别吃力,由于精神压力大,有时连做梦都会梦到自己还在工作。”王冬林说。



因工作太苦,当时和王冬林一起进厂的同事都陆续辞职了。可王冬林并没有放弃,他勤劳苦干、刻苦钻研,还凭借自己当年学修车时掌握的电焊技能,利用工作之余帮厂里维修设备。一来二去,厂里所有的设备维修工作基本上都被他一个人包了。



长时间下来,他不仅对那些机器设备不再陌生,甚至还能听懂机器“说话”。“在机器开机时,我只用听听机器运行的声音,就能判断机器是不是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转。像机器零件损坏,或是零件缺油,我都能听出来。”王冬林说。


当时厂里会技艺的只有王冬林,而王冬林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教授给其他同事,慢慢地,厂子里能听懂机器“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多。







工友敬佩的“好班长”





2010年10月,二选厂建成,开始试生产,经过实战和理论考试后,王冬林被选拔担任磁选二班班长。2014年3月,北衙矿业又新建了三选厂,王冬林又选调为三选厂磁选二班班长。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面对全新的生产线和作业环境,王冬林不断向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厂商专家学习,通过设备安装、设备维修和相关培训学习,他很快对设备和工艺流程了如指掌。对于自己钻研摸索掌握的技能,他也从不吝啬,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同事,带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好徒弟。



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选厂入选矿石品位和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磁选指标控制变得困难,特别是强磁选的褐铁精矿品位波动较大,有时甚至达不到销售要求的50% ,对于这个新的困难,王冬林作为班长,没有退缩,而是敢于站出来,组织本班员工集思广益,深入研究,最后提出将强磁机溢流斗矿浆液面作闸板控制方案,方案落实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加了一项磁选指标的调控措施,有效减少了公司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余万元。


还有一次,磁选工段24米浓密池管夹阀门爆裂,矿浆漫出随地都是,当时已经是凌晨,王冬林并没有因下班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接到通知后便带领本班职工帮忙夜班人员清理矿浆,当他带着一身矿浆拖着疲惫的身体和大家回到宿舍时已经是深夜三点。而第二天早晨,他又带领班组站在了岗位上。类似的事例在王冬林身上数不胜数......2015年至今,王冬林在生产中共参与提出了有效提案30余项,为选厂的产能提升、指标达标、设备稳定、生产工艺优化、工作效率提高做出了应有贡献。






当好精神传播的“火炬手”





2017年,王冬林有幸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当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十分激动,心中充满感恩之情。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一定要尽职尽责,反映农民工的心声。”王冬林激动地说。



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后,他深入多家企业开展调研,听取农民工的心声,收集整理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期间,他踊跃发言,将一线声音带到了北京。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他尽职尽责传递党的声音,积极到农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例让工友和广大党员群众体味到了原汁原味的精神食粮。



在一路的执着和坚守中,王冬林始终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不断超越自我。他说:“今后,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生产流程改造,不断推进工艺技术创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实干担当,为公司百亿产业智慧园区建设和全产业链延伸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匠心筑梦,从门外汉到技术革新的“领军人”





王冬林始终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生产一线,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经常一身泥浆一身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培养出了一支集学习、工作、改革于一体的自主创新团队。



2019年,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成立“王冬林职工创新工作室”,组建了技改团队,常态化开展技术研讨交流,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难处理氧硫混合型精矿高效回收关键技术及应用》和《一种从氰化尾渣综合回收磁铁矿的选矿方法及应用》分别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国际领先”成果奖及“国内领先”成果奖。



2022年,他的团队完成了10项创新创效项目、1项科技奖项目。自工作以来,他参与实施的大小改善提案有700余项,推行重大改善创新30余项,参与公司技改100多项。先后参与的极细粒级磁褐铁矿分离分选技术技改项目,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弱磁机卸料板技改项目,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1100万元,磁选工艺管路技改项目,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980万元,选矿工艺优化提升金银回收率项目,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约2800万元。他还带领技术团队编制了设备、工艺操作规程等内部实用教材27篇,组织一线人员进行培训多达80余场次。在王冬林的带领下,团队于2020年荣获“全国黄金行业先进集体”。


王冬林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在基层一线一干就是18年。他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像一棵朴实无华的小草默默奉献自我、超越自我,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记者:刘林灵

部分内容整理自:大理青年微信公众号、“大理工会微信公众号、“鹤庆融媒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林灵邢雅丽

责编:李玲

终审:苏建东


第902期《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预告


4月30日11点至12点,云南交投集团大理管理处将做客《政风行风热线》,就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优质服务及“五一”节假期安全保畅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直播间

↓↓↓


点击下图进入留言区,留下您所要反映的问题,工作人员会将问题汇总给相关部门并及时向您回复。

↓↓↓


节目当天,欢迎您通过广播频率FM102.7FM99.9实时收听,也可以拨打热线电话2121027、2131027参与节目,反映您关注的问题。此外,您还可以通过“风花雪月号”APP观看实时直播及往期回放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