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诗歌季 | 校园 “诗” 光熠熠, 传承文化他们有新招→

清晨,弥渡县弥城镇第三完全小学的校园里回荡着全校师生齐声诵读古诗的朗朗之声。


走进弥城三小,古诗词文化墙上的《静夜思》《小池》等经典诗篇与童真插画相映成趣;文馨亭内,琳琅满目的诗词书籍吸引着孩子们静坐品读……这些都是自弥城三小获评大理州“诗歌与少年成长计划示范学校”以来的生动实践。

弥城三小教导主任 奎雅君

我们让每面墙都会“说话”,让诗词之美自然地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中。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后,弥城三小都会举行“诵国学经典,做德善少年”千人诵读活动。师生齐诵经典,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弥城三小学生 杨馨

每次参加诵读活动,我都感到特别振奋。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让我陶醉,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在弥城三小,老师们积极鼓励学生用现代语言或图画形式重新诠释古诗词,这样的创新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帮助他们在古今文化的对比中,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魅力,为古老的诗词注入时代活力。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古诗词,还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诗意。此外,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古诗词主题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心中的诗意世界,在创新中领悟传统文化精髓,让经典焕发新活力。


与此同时,每周四下午弥渡县文联组建的“诗歌与少年成长计划”讲师团还会走进校园进行专业辅导,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诗歌知识和创作技巧。

弥渡县“诗歌与少年成长计划”讲师团成员 罗思源

诗歌是审美的体现,也包含了我们对人生和生活的感触。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诗歌不仅是美的载体,也是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体现。

2024年以来,弥渡县以弥城三小为示范,推动诗歌教育在全县各中小学落地生根,全县中小学生写诗、读诗、爱诗的氛围愈发浓厚,共有25件学生作品先后在2024年和2025年大理诗歌季中获奖,部分佳作刊登于《弥渡文化》期刊。


随着诗歌教育在弥渡校园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已从单纯的诵读升华为情感共鸣与创新表达。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教育工作者对文化传承方式的深刻思考与实践。

弥渡县文联主席 刘之杰

诗歌教育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通过审美体验来完成文化基因的传承。只有走活态化的传承路子,文化传承才会有新的希望。


弥渡融媒:杨文虹 李克钊

编辑:字昕苏巧

责编:迟晓娟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