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月街永不衰 经典电影传世界
□ 郭锋
大理三月街如一曲令人激荡的交响乐,它从远古走来,融历史文化经济为一体,汇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彰显千年不衰的魅力。
电影《五朵金花》似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表达了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激荡人心、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
月街歌舞首开戏。电影《五朵金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位白族老汉在三月街广场上占满整个画面、吹着长号,歌中唱道:“长筒号啊吹起来,金钱鼓啊敲起来,唢呐喇叭齐声响,大家来赶三月街。”紧接着出现的画面是热情奔放的男女青年,打着霸王鞭,敲着八角鼓,载歌载舞地唱道:“一年一回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各族人民齐欢笑,唱歌跳舞做买卖”。在另一边的男女青年接着唱道:“小伙子赛马显身手,姑娘来相好人才,夺得锦旗无数面,英雄人人爱!”小伙子们勇敢地夺得数面红旗,就可能赢得美丽金花姑娘的爱情。
赛马夺冠有玄机。拍摄《五朵金花》时,我15岁,正在凤仪中学读初三。在大理一中读书的朋友得知电影《五朵金花》要拍摄赛马重头戏,需要群众演员,便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第二天,我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拍摄现场。
当年的赛马场就选在苍山脚下,三月街广场下面的一块空地上。当时尘土飞扬,不像现在有跑道、看台,我在现场聚精会神地目睹了拍摄的全过程。只见剑川的青年小伙阿鹏一马当先,夺红旗时连续失手,并没有夺到红旗。但影片放映时,却是阿鹏夺得数面红旗,送到主席台,获得一支猎枪的奖励,同时也赢得了副社长金花的垂爱,她将一个亲手绣的金荷包挂在了马的脖子上,作为定情之物。
这一疑惑,一直到1990年才得以解开。这一年云南电视台为拍摄电视剧《五朵金花的儿女们》专门请到了阿鹏的扮演者莫梓江、炼铁金花王苏娅、畜牧金花谭尧中、积肥金花孙静珍等人到大理。我为编撰、拍摄电视剧《金花阿鹏故乡行》与他们相处了三天。有一天我与莫梓江谈到30多年前拍电影《五朵金花》赛马戏的情况时,他告诉我:他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二期间,导演在同事的介绍下,经考察选中他扮演阿鹏一角。当时他心中没一点底,对白族也不了解,尤其是对骑马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由于拍摄前三天才学骑马,自己骑术达不到要求,要完成这高难度的动作,十分困难。导演只好叫道具师找来一辆敞篷吉普车,让他坐在车上顺利地夺到了不少红旗,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导演、摄影师、道具师和演员精心配合,共同完成的“杰作”啊!
精心配合创佳作。当年4月中旬,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家乙带着摄影师王春泉、音乐家雷振邦以及美术师、道具师等一帮人到大理实地选景。为了让影片成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片,长影厂放下正在拍摄的《金玉姬》,组织最精干的队伍,挑选最先进的摄影器材,在5月30日正式开机。当时三月街已结束,为拍好这场重头戏,当时的大理县政府组织了许多商家及5000多名群众再赶三月街。摄制组全体人员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经过4个多月的艰辛努力,终于在9月份完成了拍摄任务。随后回制片厂投入后期制作,年底便完成影片的所有工作。像这样在一个星期赶出剧本提纲,一个月写出剧本,四个月完成拍摄任务,三个月完成后期制作,在当时的电影创作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000年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中,《五朵金花》被评为十大影片之冠。影片曾在56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1959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艺术节上,影片的导演王家乙获得最佳导演银鹰奖,主演杨丽坤获得最佳女演员银鹰奖。埃及总统纳赛尔亲自邀请杨丽坤到开罗领奖。杨丽坤还被邀请出席了在缅甸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
月街风采永迷人。全片在一场场误会、一个个戏剧冲突中真相大白,纯洁的爱情、真挚的感情终于绽放出幸福的花朵。一年一度秋风尽,月街风貌更迷人。当金花、阿鹏消除了一连串的误会,真相大白后,他们又先后在三月街相逢。于是五朵金花、五个阿鹏来到蝴蝶泉边,喜悦地唱道:“哥有心来妹有意,从今我们不分开。白头到老同甘苦,天长地久永相爱!”影片在大团圆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民风淳朴的大理三月街、勤劳善良的白族人民……在影视上展露风采,弘扬大理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新时代白族人民的美好生活,谱写出民族团结、生活美好、人民幸福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