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之际,大理州融媒体中心“大理文物说”专栏,继续邀请专家解说,带大家透过这些散落于苍洱各处的“时光之眼”,窥见大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今天,一起了解大理全州文物情况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最新进展。
【大理文物说】
摸清文物“家底”·延续历史文脉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大理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留存下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遗存。截至目前,大理州共有登录文物2225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41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7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2项,备案博物馆22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43家,馆藏文物68627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333件(套)。
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银梭岛遗址
大理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列全省第一,省、州、县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也位于全省前列,全州上下有力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大理州已完成2225项登录文物的复查工作,并有104项新发现,丰富了大理州文物资料。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为我州文物保护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保障。
大理州将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摸清全州文物资源底数,加强日常管理,在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下,通过活化利用发挥好文物的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科学研究等作用,全面推进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