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沙溪,古琴声里诗意旅居
遇见沙溪

在滇西北的群山环抱中

沙溪古镇像一本被时光遗忘的线装书

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集市

至今保留着唐宋时期的街巷格局



当清晨的薄雾漫过玉津桥

当夕阳为古戏台镀上金边

常有一缕清越的琴声从"不染山房"飘出

这是音乐人阳升用古琴写给沙溪的情书




缘起:那个改变人生的路标


"九年前后视镜里那个'沙溪'路牌,是我人生的分水岭。"阳升至今记得初见沙溪的震撼。当年自驾出游,偶然瞥见的路标,指引着他在沙溪短暂停留了两小时,古戏台的飞檐、稻田的金浪从此成了挥之不去的执念。



这位曾执法国圆号在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人,骨子里却住着个"老灵魂"。“我本人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原来是在交响乐团里吹法国圆号,但是我骨子里很喜欢中国的传统音乐,而沙溪这座古镇,就特别适合古琴的调性。”



三年前,他循着记忆重返云南,当车轮再次碾过沙溪的石板路,他知道这就是归宿。



不染山房:从工作室到精神家园


刚来沙溪时,阳升只是单纯地想给自己打造一个工作室,一个能让他沉浸在音乐世界的空间。



寒假里,当地白族孩子们天天扒着门框听他抚琴。就这样,第一期公益课的想法应运而生。不知不觉间,在沙溪开的古琴公益课已经办到了第 47 期。每次阳升都会说:”开馆是因为这片土地,因为孩子们的笑声。"




阳升说:“其实不少朋友最初是怀着对古琴的热爱来到这里,可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大理的沙溪古镇。这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底蕴的小镇,有一半人间烟火,还有一半避世桃源。”



阳升发现很多朋友都对《半山听雨》情有独钟,于是,他便在网上弹奏这首曲子,没想到深受大家喜爱。如今在直播间里,要是不弹上几遍《半山听雨》,总感觉没办法安心下播。



阳升的儿子今年24岁,刚到沙溪时,阳升曾担心儿子不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第15期公益课结束后,儿子主动提出,将公益课一直做下去。



新篇:即将问世的《空山》专辑


2025年,阳升要完成一次音乐实验:将大理本地音乐、古琴清音、中国鼓点熔铸成《空山》专辑。此外,他还打算把插花课、黑陶课等艺术课程融入进来,用艺术的符号,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阳升说:“如果非用一个词来概括沙溪的话,我觉得用两个字就够了,那就是‘温度’,正是这里的琴棋书画、诗茶花香这些美的元素,让我们留在了这个有‘温度’的小镇。”



【记者手记】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沙溪不但让阳升找到了更多的音乐灵感和创作源泉,也成了他心目中的“知音”和“知己”。正如阳升说的,沙溪是一个有温度的小镇,让他留了下来;而对于沙溪来说,旅居者的纷至沓来,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这种双向成就、相互奔赴的过程,才是旅居大理的魅力所在。


记者:杨铁军杨福寿

剑川融媒:黄大鹏

编辑:朵朵
责编:邢雅丽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