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北的群山环抱中
沙溪古镇像一本被时光遗忘的线装书
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集市
至今保留着唐宋时期的街巷格局
当清晨的薄雾漫过玉津桥
当夕阳为古戏台镀上金边
常有一缕清越的琴声从"不染山房"飘出
这是音乐人阳升用古琴写给沙溪的情书
"九年前后视镜里那个'沙溪'路牌,是我人生的分水岭。"阳升至今记得初见沙溪的震撼。当年自驾出游,偶然瞥见的路标,指引着他在沙溪短暂停留了两小时,古戏台的飞檐、稻田的金浪从此成了挥之不去的执念。
这位曾执法国圆号在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人,骨子里却住着个"老灵魂"。“我本人从小就很喜欢音乐,原来是在交响乐团里吹法国圆号,但是我骨子里很喜欢中国的传统音乐,而沙溪这座古镇,就特别适合古琴的调性。”
三年前,他循着记忆重返云南,当车轮再次碾过沙溪的石板路,他知道这就是归宿。
刚来沙溪时,阳升只是单纯地想给自己打造一个工作室,一个能让他沉浸在音乐世界的空间。
寒假里,当地白族孩子们天天扒着门框听他抚琴。就这样,第一期公益课的想法应运而生。不知不觉间,在沙溪开的古琴公益课已经办到了第 47 期。每次阳升都会说:”开馆是因为这片土地,因为孩子们的笑声。"
阳升说:“其实不少朋友最初是怀着对古琴的热爱来到这里,可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大理的沙溪古镇。这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底蕴的小镇,有一半人间烟火,还有一半避世桃源。”
阳升发现很多朋友都对《半山听雨》情有独钟,于是,他便在网上弹奏这首曲子,没想到深受大家喜爱。如今在直播间里,要是不弹上几遍《半山听雨》,总感觉没办法安心下播。
阳升的儿子今年24岁,刚到沙溪时,阳升曾担心儿子不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第15期公益课结束后,儿子主动提出,将公益课一直做下去。
2025年,阳升要完成一次音乐实验:将大理本地音乐、古琴清音、中国鼓点熔铸成《空山》专辑。此外,他还打算把插花课、黑陶课等艺术课程融入进来,用艺术的符号,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阳升说:“如果非用一个词来概括沙溪的话,我觉得用两个字就够了,那就是‘温度’,正是这里的琴棋书画、诗茶花香这些美的元素,让我们留在了这个有‘温度’的小镇。”
记者:杨铁军杨福寿
剑川融媒:黄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