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IP”是大理
那每到春天
一定会有这种感受——
大风吹过
人都站不稳
树木疯狂摇动
窗户发出“呜呜”的响声……
游客反映
“自己快要被吹飞了”
“我家窗外好像呼啸山庄”
”“如果风有形状,那一定是大理的模样”
“果然是有风的地方!”……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题眼是大理的风。而大理四块招牌——“风花雪月”中,“风”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或许有人疑惑了——
为啥春天大理的风这么大?
今天,就来跟你“款款”
这阵阵大风
不会是“梅超风”吧?
哈哈,其实,大理的风之所以这么“感人”,是有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原因综合加持。
狭管效应:
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峡谷为主,极易在苍山一线形成狭管效应,产生大风。
季节性气候:
另外,冬春季节全市自然降水较少,辐射较强,洱海水被大量蒸发,上升后变冷的空气下沉,与陆地上升的暖空气形成能量交换,该过程使空气对流运动加剧,产生大风。
大理的大风天气,多发生在每年1-3月晴天。
下关年均大风日数高达78.5天,历史最大风速达13级(40.8m/s)。所以,这下你知道,为什么下关素有“风城”之“美誉”了吧!
大理的环境之所以那么舒服
也少不了“风”宝宝的作用
面对频繁的大风,大理市气象局堪称“预警达人”:
仅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大理市就发布大风蓝色预警19次,平均每月近5次。2025年2月24日至3月22日,又连续发布多次预警。
依托大理国家基准气候站,大理气象部门实时跟踪风速数据,精准监测,并开展防灾联动,联合政府部门加固广告牌、引导船舶避风,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干旱与森林火险。
游客和居民需牢记以下安全提示:
户外活动:大风时尽量避免骑行,必要时戴好口罩、防风眼镜。远离临时搭建物和广告牌,经过不牢固建筑物时慎行。
居家防护:关紧门窗,加固花盆、棚架等易坠物。
交通出行:尽量减少外出,水上船只回港注意避风;驾车注意横风,谨慎通过桥梁、山口等。
防火防旱:春季风干物燥,严禁野外用火,相关部门需加强森林火险监控;停止户外用火作业等。
大理凭借得天独厚的风能条件,早已布局绿色能源产业。
云南省是全国风能资源富集区,而大理的地形更为风力发电提供了天然优势。
大理市者摩山上挺立的风力发电场,宣告了“风城”下关的风,也能造福于民。
在祥云天峰山,全州第一个“风光储一体化”场站的建成,推动了澜沧江干流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
【附图】云南省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建设清单(大理州入选项目清单)
五子坡、骑马山、清水沟、漕涧梁子、巨龙山、晴云山、斗顶山、九龙坡风电场,祥云天峰山“风光储一体化”场站、南涧县新民村电站、剑川县金华、甸南、白山母、雪邦山、金公山风电场……
近年来,依托水、风、光资源,大理州大力实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绿色能源产业成为全州工业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截至2024年底,全州电力总装机达2011.7万千瓦,比2021年增长29.9%,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总装机比重达35.2%,较2021年底提升19.4个百分点。全州年发电量达612亿千瓦时,在满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可向州外、省外输送清洁电力400亿千瓦时以上,约占全省西电东送电量的五分之一。
风,从“烦恼”转为“宝藏”,能带来很多经济效益,也能助力绿色发展,为子孙造福。未来将在助力大理“碳中和”的道路上,“风宝宝”也将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
大理的风、花、雪、月,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每次遇到天然形成的美景奇观,都会刷屏大理人、“新大理人”的朋友圈,大家用手机、相机记录下来的,不仅是美景,也是自己对当下“在大理”这种状态的陶醉和热爱。
观赏美景的同时,在大理,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更加关心起身边的一草一木,关心气象变化,关注天边的一朵云、耳畔的一阵风。
风,塑造了大理的诗意,考验着这座城市的韧性,也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读懂它的狂野与温柔
才能更好地拥抱“有风的地方”
下一次,当你站在下关的风中
不妨感受这份自然的力量——
它从苍山洱海间呼啸而过
带着故事,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