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鸟小白变身行走的"鸟类百科全书"
老寸十年如一日
用心守望与呵护着这片“候鸟天堂”
一起来看看
老寸对鸟儿们的“硬核浪漫”
每天清晨八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草海湿地,寸玉周和巡护队队员便准时出发,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
每到候鸟南迁的季节,青头潜鸭、灰雁、斑头雁等候鸟就会飞抵大理鹤庆,在草海湿地拨掌欢游。
鹤庆草海湿地是候鸟迁徙三大路线中西部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珍稀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这里的环境状况,关乎着迁徙鸟类的生存和繁衍。
作为草海湿地巡护队的队长,寸玉周的工作不仅要监测、保护好鸟类,还要对环境卫生、水体水质以及鱼类存量情况进行监测。这些琐碎又意义非凡的工作,寸玉周一干就是10年。他说,从工作最初到现在,自己的巡护里程已经超过了12500公里。
清理垃圾、监测水质、统计鱼群,这个背着装备包的背影,已经默默守护候鸟迁徙驿站3650天。长期的风吹日晒,寸玉周的皮肤变成了棕红色,他笑称,这种肤色是巡护员的“标配”。
"灰雁啊啊叫,赤麻鸭呀哇呀哇,青头潜鸭嘎嘎嘎..."老寸现场演绎的"鸟类方言课"让大家直呼专业!他能根据鸟鸣声和飞行特点,辨别鸟的种类、数量,已然一名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因互相搏斗、误食等因素,导致候鸟生病或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个时候,寸玉周就成了兼职的“候鸟医生”。有群众发现受伤的鸟类,都会送去给他救治。
在老寸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村民从围观者变成护鸟盟友,生态保护成了全民新时尚。
曾经80余种的鸟类家族,如今已壮大到198种,数量超过2万只。青头潜鸭、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接连现身,这片高原湿地正上演着现实版"百鸟朝凤"。
鹤庆融媒:赵春梅 段志宇
编辑:李斯 朵朵
责编:邢雅丽
终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