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国家一级、二级、三级、“三有”保护动物以及新记录到物种齐现云龙天池
2025-03-17 15:23
有人参与 条评论
0

近日,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时,发现了29种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画面,这是保护区首次在同一时期拍摄到如此多的珍稀野生动物。
在拍摄到的珍稀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点噪鹛、黑颈长尾雉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豹猫、红腹角雉、斑林狸、白腹锦鸡等17种;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鼬獾、马来豪猪、灰头鸫3种;“三有”保护动物赤麂、棕胸竹鸡、黄腹鼬等7种。其中斑林狸、棕胸竹鸡为首次被记录到的物种。

白点噪鹛

白腹锦鸡
画面中,这些珍稀野生动物有的在觅食,有的在丛林中追逐嬉戏,有的在“遛娃”,十分生动有趣。
豹猫

赤麂
黑颈长尾雉
这次保护区拍摄到了很多珍稀野生动物,一是表明保护区的科研监测能力逐步提升,使更多动物能够被发现,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它们,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科研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证明保护区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旗舰物种滇金丝猴的伞护效应明显,使动植物在保护区内得以良好地生存和发展。
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3%。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保护区的旗舰物种。目前,保护区内生活着约200只滇金丝猴。
为保护滇金丝猴最南端分布的种群,促进龙马山和天池片区滇金丝猴种群的有效交流,2024年起,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保护区南北片区间的生态廊道建立了保护区域,布设红外相机46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5168个相机日,共记录到14种兽类(隶属5目8科)和42种鸟类(隶属4目15科),为滇金丝猴种群交流和廊道利用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截至目前,保护区共记录到1249种野生维管束植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5种,保护区特有物种云龙报春、云龙箭竹两种;记录到脊椎动物439种,其中包括滇金丝猴、金雕在内的1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5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滇西北和藏东南的高寒原始森林,被誉为“雪山精灵”,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也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总数约3800余只。2015年以来,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滇金丝猴栖息地恢复和廊道保护项目,通过植被恢复、科研监测、社区发展等工作,恢复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完整性。
10年来,累计在南北两片区的滇金丝猴栖息地和种群间廊道造林8375亩,共计76.4万株。该案例于2024年入选《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国潜力OECMs(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案例,并于2024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上进行展示。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启动2025年项目,谋划2026年项目。快速推动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变革项目”建设,启动“旅游计划”“旅游方案”和“监测计划”等规划编制,加快培育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现代化保护区,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天池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