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散记(五):沙溪古镇



从大理古城出来,已近11:00,我们沿大丽(大理-丽江)高速北上,计划午后游沙溪古镇,晚上赶至丽江。



大理到邓川镇一段,我们没走高速,而是沿洱海西侧的乡村路前行,途经喜洲、蝴蝶泉。这样走便可浏览一下洱海西岸的风光,正好完成环海一圈的计划。过了邓川镇,才转入大丽高速。



1、喜洲与蝴蝶泉



大名鼎的喜洲粑粑,刚出锅的,香酥绵软。路过喜洲时,见沿路有不少农家人在卖,带着一种钦慕感买了品尝。有甜、咸两种口味。甜的为豆沙馅,咸饼糅进了火腿和椒盐葱花。据说,粑粑的制作工序繁琐而考究。入吊炉,先用上下两层炭火烘焙,上为猛火,下为文火。期间需反复刷几次油,直至烤香烤酥。粑粑是当地的知名小吃,倍受人喜爱。


喜洲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洱海边上的另一个白族聚居地。这里历史悠久,隋唐时称为“大厘城”。镇里以严、董、杨三家大院为代表,集合了许多重点保护的白族民居建筑。严家大院是民国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创办人严子珍的宅院,建于1907年,据说光主体部分用了12年才完工。


喜洲镇的北边是周城古村,也是研究白族民居建筑的活标本,为云南最大的白族村,被誉为“扎染之乡”。走进周城博物馆,可了解白族扎染的历史与文化,亦可现场学习如何自己动手扎染一件织物,留作纪念。


周城古村再往北走1公里,便是蝴蝶泉。徐霞客在他的游记里这样描述:“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峡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徐霞客说,这段关于蝴蝶会盛况的内容是根据别人的叙述写下的。当年他去早了一个月,蝴蝶树还没有开花,只能折下一根枝条,惆怅而去。

记得在小学课本里学过《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文章描写了西双版纳蝴蝶会的奇观。它们也是重重叠叠,钩足垂吊,首尾相衔,一串串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水面,场面蔚为壮观。令人惋惜的是,十数年来,大理的蝴蝶盛会已难见到。有时,虽有蝴蝶聚集,但数量稀少。唯见泉水清洌可鉴,自沙石中徐徐冒出,积水成潭,泛起片片水花。蝴蝶会的情形却比传说中要大为逊色。


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蝴蝶会的奇观,至今是一个谜。不过,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是这样的:

蝴蝶泉又叫无底潭。相传,在云弄峰下的羊角村,住着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雯姑。峰上有一位英俊的白族年轻猎人,名叫霞郎。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善良。有一年,二人在三月三的朝山会上相逢,便一见钟情,互订终身。苍山的俞王凶恶残暴,听说了貌美无比的雯姑后,想让她做第八个妃子,于是派人把雯姑抢入宫中。霞郎听说后,心急如焚,冒险潜入宫内救出心上人。俞王带兵穷追不舍,他俩跑到无底潭边时,已是精疲力竭。前有深渊,后有追兵,怎么办?在危急之下,二人双双跳入潭中。

第二天,乡亲们来打捞这对恋人,却不见尸体,只见水面突起一个大水泡,从里面飞出一对美丽的大彩蝶。它们形影不离,盘旋于潭上,引众多蝴蝶齐聚而来,成蝴蝶盛会。这一天为4月15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有四方蝴蝶集结飞来,场面壮观。于是人们把无底潭改名为蝴蝶泉,以纪念传诵雯姑和霞郎的爱情故事。这就是蝴蝶泉的由来。


由于急于赶路,我们没有到这几个地方游览,甚觉后悔,只能按上面的情况作一番想像。如果下次来,一定还在双廊住下,然后到喜洲古镇、周城古村、蝴蝶泉看看,它们离双廊很近。


2、甸南的午餐


过北塘,下高速,折向沙溪古镇方向,后面走的完全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乡村山道,奇险曲折。拐弯处没设凸镜指示,所以只能鸣笛缓行,小心翼翼的拐来拐去,好在车辆很少。树木在午间的阳光爆晒下,懒洋洋的,道路的外侧是看不见底的深渊,周围群山绵延。这段路比较荒凉,不见人影,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感觉有点害怕。于是心里不断地打鼓,“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怎么还不到?”


13:10,来到一片开阔的山间平原,出现一个小村,才觉得亲切放松起来。路边有几家小饭店,我们决定在此歇息就餐。村子叫什么名字?没有看到标识,大体应该属于甸南镇和兰坪镇的交界地带。


小店就设在路边,门前有一个敞开的大院子。房里挂着成排的腊肉,应该属于正宗的农村腊肉了。店主人(一对中年夫妇)自豪地说,有许多城里人专门跑到他家来买腊肉。听说我们要到沙溪古镇,服务员笑了。“我们常年生活在这儿,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你们大老远来……”


他们的实在和醇厚真打动人心。于是我们要了一份腊肉品尝,味道确实不错。小店没有菜谱,厨房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


产自山里的一种野菜,忘了叫什么名字,十分清香,咬起来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滑嫩劲儿。我们点了三个菜,外加随便添加的米饭,一共花了68元。也许是饿了,也许是乡村的土菜如同它们的主人一样朴实可亲,自觉这里有天底下最可口的美味。


剑川地区盛产黑陶,饭店对面的街上有许多陶器店。有许多本地人向村南的一个小坡赶去,应该是急着去参加村里的庙会一类的活动。因为望见远处的坡角有一座小庙,烟火缭绕,人群集聚。村民多身背竹篓,穿着朴素。

小店的茶水用一个土陶罐泡着,随喝随倒,味道非常特别,属于那种不细腻,也不粗涩的口感,尝一口就知道是新茶。看到我们非常喜欢这个茶,店主人甚为得意,主动送了我们一大包。然后,又把我们拉到院子里,特意去看她家晒着的干茶,介绍说里面配了另外一种干花,才有这个味道。


一种不知名的植物,高至人肩,枝头生着爪舌样的嫩绿花丝,发着淡香。晒干后混于茶中,便是他们的“秘方”。剑川地区的民风至为淳朴,让人觉得十分温暖和亲切,觉得该给她家的茶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想来想去,也许叫“甸南纯茶,或者兰坪茶丝”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饭店后面的田野很有生机,一半是绿,一半是新翻整好的土地,表明这里一年是要种好多茬庄稼的。菜畦与新土相间,青瓦白墙的小村与蓝天碧野相映,多么宁静和谐的乡土田园。假如在这里住下,清晨为菜畦拨掉野草,在新翻的泥土里撒下种子;午后到村里随便走走,傍晚爬上小坡看看云霞,大口大口的呼吸,闻闻那久违的泥土的清香,还有晚风吹来的气息,定会让我们有回到童年的感觉!


饭店的旁边,除了黑陶店外,还有几家木雕店。剑川县素称“木匠之乡”。剑川木雕久负盛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南诏和大理国强盛时期,从贵州、四川抓来不少汉族工匠,让他们建设宫殿和城楼,这样中原的木匠和雕刻技艺便传入了云南。后来,又融合了白族本土文化,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剑川木雕技艺。滇西有“喜洲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的说法,足见剑川木雕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多么大。



木雕工艺细腻,立体感极强,以浮雕居多,现已发展为艺术价值很高的技艺。如果您喜欢木雕,一定到去剑川县城参观一番。听说那里有许多木雕店和木建筑,剑南古城和剑湖鱼也是知名的。

3、沙溪古镇

下午3:00,我们终于来到了沙溪古镇。这里到丽江仅剩110公里,大可以在古镇里好好转转。


沙溪是一个千年古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达到鼎盛。镇子并不大,但地位极高,有“茶马古道惟一幸存的古集市”之称,2010年被纳入“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在这里,国外游客并不比国人少。听说有数位外国专家常住于此,协助古镇保护。


沿街前行,两侧古树参天,店铺云集,花溪绕阶草而行,流水奏淙淙之声。货品从店里摆到了门前的溪水边,一切显得那么原始随意、宁静久远。


寺登四方街是古镇的核心区域。寺是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意思是“地方”。“位于兴教寺旁边,呈四方形的地方”,这就是寺登四方街的名称由来。在古代,马帮们从普洱运茶至沙溪坝子时,常在这里中转停歇,加之黑惠江两岸是闻名远近的“鱼米之乡”,久而久之形成了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陆路码头。唐代以后,周边又出现了四大盐井(弥沙盐井、乔后卤成井、云龙诺邓盐井、兰州啦鸡盐井)。沙溪作为离四井最近的集市,继茶马贸易之后,一跃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盐都,地位和名气越来越高。


四方街的魁星楼很有创意,呈前台后阁之局,最上层为魁星阁,中间为戏台,底层为店铺,对面是兴教寺。


站在四方街的小广场上,仿佛看到了当年茶、马、盐市上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据说,古时这里每三天就有一次街市,客商云集。对出门在外的马帮们来说,欧阳大院应该是最高级的客栈了,自家有一个小型戏台,马帮富商坐在房间里,一边喝茶,一边开窗看戏,房后的院子里拴着自己的马匹。屁股下坐的小厢子,晚上可当枕头,里面可以存放金银细软。凡马帮需要的,主人一概考虑周全。因此这种前店后院、功能齐全的建筑设计,就是沙溪人为了迎接和适应马帮之需而形成的。欧阳大院门票10元,是古镇唯一的收费景点。



画了一张古镇示意图,古市、古街、古戏台、古寺庙、古寨门,功能齐备,保存完整,这是沙溪古镇能够称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的核心要素。


如今,沙溪“前店后院”的客栈仍然是富有特色的。这些房子或是二层的木楼,或是沙黄的土木房,均显得古朴、大气而有怀旧气息。


午后的街上很静,没有城市的喧闹与繁华。云轻轻的,风轻轻的,鲜花在静静开放,绿枝伸出了窗外,绿的格外清新闪亮。这里的阳光是慵懒的,狗是慵懒的,时光也是慵懒的。其实,在沙溪,一切都是慵懒和柔软的。


游人们三三两两,或漫步赏景,或共叙友情,不急不忙,都在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慵懒。如果您不知道什么叫“慵懒”,也许,来到沙溪便会理解这个词的全部意义。


坐在阶前,看看映在云天里的飞檐翘角;停下来,品品坨茶,与白族老人聊聊天,听听过去那些关于茶马古道的传说与风采;或悠闲地漫步于红砂石板铺就的小巷里,又何尝不是旅行不能有的内容?



沱茶,属于一种古老的普洱紧压茶。为方便运输与零售,做成了小窝头状,历史悠久,颇具特色。早在明代《滇略》一书中就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在大理时,我们曾介绍过“下关风”的传说,其实下关就是沱茶的创制地。它与云南白药、云烟被誉为“滇中三宝”,所以带点沱茶回家是不错的选择。


沿街的木雕小店挨挨挤挤,小物件琳琅满目。最有意思的是旁边的自助店,不需要主人照顾,客人拿走想要的物件前,按标价留下货款即可。因为沙溪人是朴实忠厚的,从不胡乱要价。他们相信每个客人也是朴实忠厚的,绝不会拿了货,不付款就走的。

店里的每一件雕物都标有品名、用材、特点、功效、寓意的小说明,明码标价。在这里,大有“我卖货,你放心”的意思。


剑川木雕品除了保持木质原色的,还有上了色的彩品,色泽极为艳丽。远望这对“大琵琶”,精美典雅,是不是有雍容华贵之皇妃气质?它们价格不菲,当属收藏极别。


一位年近30岁的女子在街边现场作画,画好的佛像放入脚边的木盒里凉晒。精美艳丽,似有敦煌壁画的风格。估计她是来民间采风的,肤色晒的发黑,她的木牌画是朴素又惹人喜爱的。


各家客栈的门前都挂有多彩的小货品。相信住在这家“一朵云客栈”里,您便不会再有什么心浮气躁的感觉。沙溪,像它的名字一样,有沙黄的泥墙木舍,浓郁的古风遗韵,也有青青的杨柳,潺潺的溪流。在这里住几天,既使脾气再火爆急躁的人也会慢下来,得到心灵的洗涤与净化。


现代的小资的咖啡屋、幽静的西餐店,在这僻偏之地同样不缺少。端杯咖啡,要份甜点,坐在门外,晒晒太阳,补补钙;看看阳光如何在石子铺就的古道上投下斑斑驳驳的花影;或看看偶尔走过来的、同样在慢慢享受着沙溪之美的旅人,不经意间便会忘却时光的流逝。


杨家小院的门前,聚了许多学生,他们都在现场写生。猜想这一带的建筑肯定是有特色的,于是回望古街,发现真的很美、很古朴。

看看这些20岁出头的年轻人如何用稚嫩的笔触,画下一幅幅心中最美的画作,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假如能够回到年轻时代,自己也会画画,像他们一样坐在沙溪的蓝天下、古巷里,该有多好!


沙溪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未来的小画家?也许,古镇独特的风情是他们的灵感的激发物;也许,茶马古道的文化是激发灵感的底色,而这蓝天白云、清风溪流就是组成灵感的少不了的元素。其实,沙溪的一切,都是他们禁不住要坐下来,拿起画笔的最大理由。如果说沙溪还有许多道不尽的传说,那么这些年轻人的画作便是最值得品味的传说。


4、玉津桥畔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出了东寨门,来到黑惠江边。如今,这里虽已没有了叮叮当当的马铃声和客商云集的吵闹声,但巨石上“茶马古道惟一幸存的古集市”几个大字,见证着沙溪的古老与悠久。


黑惠江是沙溪人的母亲河,也是古镇最原始秀美之处。花叶在河面飘浮,它们看视把河水弄脏,其实反让黑惠江澄明如镜的蓝,显得更加幽蓝可亲。这里没有汽车的鸣笛声,也没有人来人往的拥挤嘈杂声,有的只是“柳岸山村人家,小桥流水肥鸭。老槐树下,知音人话桑麻。”
涟漪在水面荡漾,蓝天白云醉在了涟漪里,它们与婆娑摇曳的树影,一起述说着人间最美的童话。


游人仿佛在画中,或聚或散,或行或坐,却都是轻声慢语,生怕破坏了童话中的这份秀美与宁静。遥想在清晨的薄雾里,在傍晚的霞光下,亦或是在濛濛的烟雨里,这里该是有一层轻纱的,朦胧的、飘渺的、泛着乳白的那种轻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许,苏东坡这首描绘西湖的诗文,也抵不过黑惠江的澄明纯净之美。


沙溪古镇,地处群山环绕的坝子里。黑惠江蜿蜒前行,经沙溪坝子,过漾濞,出巍山,最后汇入了澜沧江。几千年来,它不光给两岸以秀美的风光,更为重要的是给了这片土地以富饶与丰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息繁衍于此的人们。

桥拱与它的倒影,共同汇成了一个又圆又美的世界,是太阳落在了河里,还是月亮浮在了水面?为什么不能说是一个圆的迷离的梦呢?山峦静穆,河水清流,草木在四野自在生长,小鸟在枝枝叶叶间私语,河石任水冲洗不动……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远处看你,快不要问谁装饰了谁的梦?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玉津桥是世代白族人通往田间地头、劳作经商的必经之路。早期为铁索桥,清康熙年间广募善资,花14年建成石拱桥。桥顶上有石雕鳖头,雄视黑惠江。


一对来自柬埔寨的年轻夫妻,二十几岁,在树下售卖柬埔寨玉坠,旁边聚了游人。客人选好天然的宝石坠,他们现场用银饰镶嵌好,价格数百元不等。

这对小夫妻性格特别开朗随性,又见识广博。他们一边旅行,一边靠卖玉坠赚些盘餐,目标是走遍中国的大好河山,角角落落。相中的地方,就多呆一阵子;觉得差不多了,就换另外一个地方。他们说,就这样已经走走停停好几年,目前还不想要工作,最远到过东北的哈尔滨。说起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冰灯雪雕时,头头是道,仿佛是当地的老居民一样。听了这些,让人好生羡慕。若要问,什么才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旅行?这就是。


浑圆的古树斜于江边,黑惠江载着蓝天层云的倒影悠然而来,悠然而去,仿佛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白鹅在岸边的青草里啄食,不时有麻鸭呱呱叫着,它们突然窜过水面,奔跑上岸,摇动着胖乎乎的身子,上前抢食,引得白鹅引颈长啸。眼前的画面,不禁让人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世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再次返回古街,突然觉得:沙溪的美,在山,在水,更在它的纯厚与古老自然,纯厚的给人以无限的暖意,古老自然的总也品味不够。


街依旧是那么的悠闲恬静,此刻又有“小画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试着问了一个学生是否想卖出这画,他摇了摇头,说:“这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卖了还了的!”


云南的蘑菇品种真是丰富,什么老人头、黄蘑、大红菌,如果不标上名字根本不认识。树花、树皮也分了许多类别,可食用亦可入药。


石斛,是一味名中药,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与麦冬、菊花配合泡茶,清咽润喉的效果会大增。一些播音员、歌唱家,比如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豫剧大师常香玉,在生前都常喝石斛茶以保护嗓子。


炸花心土豆,土豆的外皮呈综红,有点像地瓜,但色泽比地瓜清透圆润。切开后,呈红白相间色,像新鲜的五花牛肉,瞅着就让人生出食欲。不过,要吃下花心土豆,可千万不要变成一个花心的人!


时间过得飞快,此刻已是午后4:00多。说实在的,真想在这里住一晚,看看晚霞是如何染红黑惠江边的这个坝子的,体味一下沙溪是如何在第二天的晨光中绽放出另外的一种美来。


假如住下来不走,就想住在这样的小客栈里。一楼有现场弹唱的小酒馆,二楼是轩窗四开、清风明月的木屋子。


和店主人说一声,借他们的自行车四处走走,迎着晚风,穿过花丛和溪流,漫无目的走走。等到一轮明月挂在树梢之时,拿把吉他,坐在水边,自弹自唱,那记忆中的《垄上行》便会把我们带回童年。我从陇上走过,垄上一片夜色……那个时候,相信沙溪的夜一定会美的格外迷人与动人。


日头已经明显偏西,有游客还在飞身上马,铃铛轻响起来,开始找寻昔日茶马古道之风釆。猜想他们一定是准备住在这里不走的,真是让人羡慕。


4:30,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按原定的计划离开古镇,向今晚的目的地丽江而去。沙溪距丽江有102公里,预计时间1小时40分,还是在甸南镇一带上高速。

路过中午吃饭的小村时,突然想到一个重大问题:有了店家送的“甸南纯茶”,回到家能喝出人家那种风味吗?


于是又中途特意停车,进陶店,买了一件土陶罐、两个建盏杯。这些陶品是不是有点像遥远的古代文物?


花了钱后,心里便不在长草,变得安稳又美滋滋的,觉得完成了三个愿望:第一、回家后也用这样的陶罐泡茶,随喝随倒,一定会找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甸南纯茶”给我们带来的回忆,还会想起那对纯朴的店主人,那热情实在的小服务员。第二、假如不用它泡茶时,存放点红茶,也是拙朴透气的绝好器物。第三、有朋友来家时,可以得意地介绍一下它的来历,罐底再标上一行说明性文字:“约出土于公元前XXX年,云南沙溪地区”,不亦乐乎?


最后小结一下:白族人有几个传承千年的重大节日千万不要错过。

(1)石宝山歌会:于每年农历7月27日-8月1日在剑川县的石宝山举行。主要内容为青年男女对白族调、唱情歌。

(2)二月八太子会:每年农历2月6日-8日在沙溪、剑川镇同时举行,届时有选太子、游“行像”的风俗活动,场面壮观。



(3)在活动中,打霸王鞭,跳“耕牛舞”,唱滇戏,是少不了的节目。霸王鞭是白族女性的舞蹈道具,常与男性八角鼓配合,“心合心、背靠背、脚勾脚、双飞燕舞”,气氛浓郁欢快,极富地方特色与感染力。


友情提示:还是老话,如果时间允许,最好选在这些节日里来云南。自然风光外加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云南吸引人的核心所在。慢慢走,细细品,才能品出味道来。如果走马观花,没能亲历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风俗,不与他们融在一起欢乐与共,或多或少是浮在表面而不接地气的。


就这样,一路上规划着下次再来该注意什么,回味着下午在沙溪古镇的种种经历。不觉间已经到了丽江,时间是晚上6:10。

接下来,我们即将开启丽江、束河古镇的旅程。这几天,一路走来,从双廊、洱海到大理古城,又途径沙溪古镇,见证的都是大理白族州的风土人情,而进入丽江与束河地区,就意味着来到了纳西族的文化区。二者会有什么不同呢?

也许,只有继续前行,实地体验过,才好作答。敬请关注《云南散记(六)玉龙雪山》。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