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理古城出来,已近11:00,我们沿大丽(大理-丽江)高速北上,计划午后游沙溪古镇,晚上赶至丽江。
从大理到邓川镇一段,我们没走高速,而是沿洱海西侧的乡村路前行,途经喜洲、蝴蝶泉。这样走便可浏览一下洱海西岸的风光,正好完成环海一圈的计划。过了邓川镇,才转入大丽高速。
1、喜洲与蝴蝶泉
大名鼎的喜洲粑粑,刚出锅的,香酥绵软。路过喜洲时,见沿路有不少农家人在卖,带着一种钦慕感买了品尝。有甜、咸两种口味。甜的为豆沙馅,咸饼糅进了火腿和椒盐葱花。据说,粑粑的制作工序繁琐而考究。入吊炉,先用上下两层炭火烘焙,上为猛火,下为文火。期间需反复刷几次油,直至烤香烤酥。粑粑是当地的知名小吃,倍受人喜爱。
喜洲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洱海边上的另一个白族聚居地。这里历史悠久,隋唐时称为“大厘城”。镇里以严、董、杨三家大院为代表,集合了许多重点保护的白族民居建筑。严家大院是民国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创办人严子珍的宅院,建于1907年,据说光主体部分用了12年才完工。
喜洲镇的北边是周城古村,也是研究白族民居建筑的活标本,为云南最大的白族村,被誉为“扎染之乡”。走进周城博物馆,可了解白族扎染的历史与文化,亦可现场学习如何自己动手扎染一件织物,留作纪念。
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蝴蝶会的奇观,至今是一个谜。不过,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是这样的:
蝴蝶泉又叫无底潭。相传,在云弄峰下的羊角村,住着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雯姑。峰上有一位英俊的白族年轻猎人,名叫霞郎。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善良。有一年,二人在三月三的朝山会上相逢,便一见钟情,互订终身。苍山的俞王凶恶残暴,听说了貌美无比的雯姑后,想让她做第八个妃子,于是派人把雯姑抢入宫中。霞郎听说后,心急如焚,冒险潜入宫内救出心上人。俞王带兵穷追不舍,他俩跑到无底潭边时,已是精疲力竭。前有深渊,后有追兵,怎么办?在危急之下,二人双双跳入潭中。
第二天,乡亲们来打捞这对恋人,却不见尸体,只见水面突起一个大水泡,从里面飞出一对美丽的大彩蝶。它们形影不离,盘旋于潭上,引众多蝴蝶齐聚而来,成蝴蝶盛会。这一天为4月15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有四方蝴蝶集结飞来,场面壮观。于是人们把无底潭改名为蝴蝶泉,以纪念传诵雯姑和霞郎的爱情故事。这就是蝴蝶泉的由来。
由于急于赶路,我们没有到这几个地方游览,甚觉后悔,只能按上面的情况作一番想像。如果下次来,一定还在双廊住下,然后到喜洲古镇、周城古村、蝴蝶泉看看,它们离双廊很近。
2、甸南的午餐
过北塘,下高速,折向沙溪古镇方向,后面走的完全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乡村山道,奇险曲折。拐弯处没设凸镜指示,所以只能鸣笛缓行,小心翼翼的拐来拐去,好在车辆很少。树木在午间的阳光爆晒下,懒洋洋的,道路的外侧是看不见底的深渊,周围群山绵延。这段路比较荒凉,不见人影,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感觉有点害怕。于是心里不断地打鼓,“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怎么还不到?”
13:10,来到一片开阔的山间平原,出现一个小村,才觉得亲切放松起来。路边有几家小饭店,我们决定在此歇息就餐。村子叫什么名字?没有看到标识,大体应该属于甸南镇和兰坪镇的交界地带。
小店就设在路边,门前有一个敞开的大院子。房里挂着成排的腊肉,应该属于正宗的农村腊肉了。店主人(一对中年夫妇)自豪地说,有许多城里人专门跑到他家来买腊肉。听说我们要到沙溪古镇,服务员笑了。“我们常年生活在这儿,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你们大老远来……”
他们的实在和醇厚真打动人心。于是我们要了一份腊肉品尝,味道确实不错。小店没有菜谱,厨房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
产自山里的一种野菜,忘了叫什么名字,十分清香,咬起来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滑嫩劲儿。我们点了三个菜,外加随便添加的米饭,一共花了68元。也许是饿了,也许是乡村的土菜如同它们的主人一样朴实可亲,自觉这里有天底下最可口的美味。
剑川地区盛产黑陶,饭店对面的街上有许多陶器店。有许多本地人向村南的一个小坡赶去,应该是急着去参加村里的庙会一类的活动。因为望见远处的坡角有一座小庙,烟火缭绕,人群集聚。村民多身背竹篓,穿着朴素。
小店的茶水用一个土陶罐泡着,随喝随倒,味道非常特别,属于那种不细腻,也不粗涩的口感,尝一口就知道是新茶。看到我们非常喜欢这个茶,店主人甚为得意,主动送了我们一大包。然后,又把我们拉到院子里,特意去看她家晒着的干茶,介绍说里面配了另外一种干花,才有这个味道。
一种不知名的植物,高至人肩,枝头生着爪舌样的嫩绿花丝,发着淡香。晒干后混于茶中,便是他们的“秘方”。剑川地区的民风至为淳朴,让人觉得十分温暖和亲切,觉得该给她家的茶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想来想去,也许叫“甸南纯茶,或者兰坪茶丝”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饭店后面的田野很有生机,一半是绿,一半是新翻整好的土地,表明这里一年是要种好多茬庄稼的。菜畦与新土相间,青瓦白墙的小村与蓝天碧野相映,多么宁静和谐的乡土田园。假如在这里住下,清晨为菜畦拨掉野草,在新翻的泥土里撒下种子;午后到村里随便走走,傍晚爬上小坡看看云霞,大口大口的呼吸,闻闻那久违的泥土的清香,还有晚风吹来的气息,定会让我们有回到童年的感觉!
饭店的旁边,除了黑陶店外,还有几家木雕店。剑川县素称“木匠之乡”。剑川木雕久负盛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南诏和大理国强盛时期,从贵州、四川抓来不少汉族工匠,让他们建设宫殿和城楼,这样中原的木匠和雕刻技艺便传入了云南。后来,又融合了白族本土文化,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剑川木雕技艺。滇西有“喜洲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的说法,足见剑川木雕的地位和影响力有多么大。
木雕工艺细腻,立体感极强,以浮雕居多,现已发展为艺术价值很高的技艺。如果您喜欢木雕,一定到去剑川县城参观一番。听说那里有许多木雕店和木建筑,剑南古城和剑湖鱼也是知名的。
3、沙溪古镇
下午3:00,我们终于来到了沙溪古镇。这里到丽江仅剩110公里,大可以在古镇里好好转转。
沙溪是一个千年古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达到鼎盛。镇子并不大,但地位极高,有“茶马古道惟一幸存的古集市”之称,2010年被纳入“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在这里,国外游客并不比国人少。听说有数位外国专家常住于此,协助古镇保护。
沿街前行,两侧古树参天,店铺云集,花溪绕阶草而行,流水奏淙淙之声。货品从店里摆到了门前的溪水边,一切显得那么原始随意、宁静久远。
寺登四方街是古镇的核心区域。寺是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意思是“地方”。“位于兴教寺旁边,呈四方形的地方”,这就是寺登四方街的名称由来。在古代,马帮们从普洱运茶至沙溪坝子时,常在这里中转停歇,加之黑惠江两岸是闻名远近的“鱼米之乡”,久而久之形成了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陆路码头。唐代以后,周边又出现了四大盐井(弥沙盐井、乔后卤成井、云龙诺邓盐井、兰州啦鸡盐井)。沙溪作为离四井最近的集市,继茶马贸易之后,一跃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盐都,地位和名气越来越高。
四方街的魁星楼很有创意,呈前台后阁之局,最上层为魁星阁,中间为戏台,底层为店铺,对面是兴教寺。
站在四方街的小广场上,仿佛看到了当年茶、马、盐市上人头攒动的热闹场面。据说,古时这里每三天就有一次街市,客商云集。对出门在外的马帮们来说,欧阳大院应该是最高级的客栈了,自家有一个小型戏台,马帮富商坐在房间里,一边喝茶,一边开窗看戏,房后的院子里拴着自己的马匹。屁股下坐的小厢子,晚上可当枕头,里面可以存放金银细软。凡马帮需要的,主人一概考虑周全。因此这种前店后院、功能齐全的建筑设计,就是沙溪人为了迎接和适应马帮之需而形成的。欧阳大院门票10元,是古镇唯一的收费景点。
画了一张古镇示意图,古市、古街、古戏台、古寺庙、古寨门,功能齐备,保存完整,这是沙溪古镇能够称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的核心要素。
如今,沙溪“前店后院”的客栈仍然是富有特色的。这些房子或是二层的木楼,或是沙黄的土木房,均显得古朴、大气而有怀旧气息。
午后的街上很静,没有城市的喧闹与繁华。云轻轻的,风轻轻的,鲜花在静静开放,绿枝伸出了窗外,绿的格外清新闪亮。这里的阳光是慵懒的,狗是慵懒的,时光也是慵懒的。其实,在沙溪,一切都是慵懒和柔软的。
游人们三三两两,或漫步赏景,或共叙友情,不急不忙,都在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慵懒。如果您不知道什么叫“慵懒”,也许,来到沙溪便会理解这个词的全部意义。
4、玉津桥畔
游人仿佛在画中,或聚或散,或行或坐,却都是轻声慢语,生怕破坏了童话中的这份秀美与宁静。遥想在清晨的薄雾里,在傍晚的霞光下,亦或是在濛濛的烟雨里,这里该是有一层轻纱的,朦胧的、飘渺的、泛着乳白的那种轻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许,苏东坡这首描绘西湖的诗文,也抵不过黑惠江的澄明纯净之美。
时间过得飞快,此刻已是午后4:00多。说实在的,真想在这里住一晚,看看晚霞是如何染红黑惠江边的这个坝子的,体味一下沙溪是如何在第二天的晨光中绽放出另外的一种美来。
接下来,我们即将开启丽江、束河古镇的旅程。这几天,一路走来,从双廊、洱海到大理古城,又途径沙溪古镇,见证的都是大理白族州的风土人情,而进入丽江与束河地区,就意味着来到了纳西族的文化区。二者会有什么不同呢?
也许,只有继续前行,实地体验过,才好作答。敬请关注《云南散记(六)玉龙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