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云南·代表说】跳菜舞动千年,山歌“唱”响民声!与鲁丽华一起解锁大理有根的生活


午后的大理,金色的光芒投在幽蓝的洱海上,泛起粼粼波光。鲁丽华手指着远处苍山的轮廓,眼里满是自豪:“你看,这就是我们云南,山好水好人也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打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鲁丽华的心和这片土地紧紧相连。她说:“传承家乡的文化,传递群众的呼声,是我一直想做的事。”



跳着千年舞步 踏出特色云南


近年来,云南旅游持续火热。2024年11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七部门乘势而上,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为云南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与期待。旅居是云南旅游的升级版,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仅是去一个地方,更是体验一种在地生活。


在鲁丽华眼里,大理是她第一推荐的旅居目的地,她说,“清晨去周城看白族阿妈扎染土布,午后喝一盅‘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傍晚在古城听一场山歌对唱……来这里旅居,不是逃避,而是找一种有根的生活。”


“我们这里不仅有山有水,民族风情更是说也说不完”,作为彝族,鲁丽华自豪地介绍,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南涧的夜晚都会被火光照亮。她拉着记者比画:“巨大的篝火在黑夜中熊熊燃烧,彝族同胞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手拉手跳起欢快的左脚舞,男子们动作刚健有力,女子们舞姿轻盈优美,一圈又一圈,仿佛将所有的喜悦与希望都融入到舞蹈中。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去年火把节,一位外地小伙举着火把喊:“这比音乐节还带劲!”鲁丽华听了直乐:“我们这地方带劲的可还多着呢,我家乡的跳菜可是独一无二!”


△鲁丽华(左一)正在表演跳菜。陈欣波 摄


鲁丽华的家乡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是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南涧跳菜(即“彝族跳菜”)是一种流传于当地的传统饮食文化,盛行于唐朝民间,是唐朝《南诏奉圣乐》中被列为四部乐礼之一的“抬菜舞”。


这种千年舞步也是鲁丽华的拿手绝活儿之一,“我从小就跟在阿爷后面学习跳菜,初学时只觉得热闹,没想到这‘跳’还能跳出产业。”鲁丽华说,学习跳菜20余年,她最欣慰的是跳菜不再只是“老一辈的玩意儿”。如今,300多支民间跳菜队活跃在县里,跳菜表演直接或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成为了地方特色产业。


唱着山歌履职 提出“土味”建议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鲁丽华的履职方式也很“云南”。她带着非遗走进校园、社区、景区,还把普法内容通过山歌小调唱给群众听。“老百姓爱听调子,我就把消防安全知识编成歌。”鲁丽华打开手机里存着的一段视频给记者看,她在村头边走边唱:“家庭消防安全要关注,哎哟哩啰……”山歌曲调爽朗,听一遍就很容易记住。


△鲁丽华(左三)正入户走访,倾听民情。陈欣波 摄


在走村入户中,鲁丽华发现,云南民族文化资源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具有云南辨识度的特色旅游产品和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节庆品牌还需要进一步打造,“群众能不能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和收入增长?”也成为了鲁丽华履职的关注点。


去年,她提交了11份建议,从民族文化保护到乡村振兴,件件“沾泥土”。她所提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其中关于加大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区教育基础设施补短板投入力度的建议等得到了解决。


“当代表,就得把脚印留在泥土里”,鲁丽华说,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她依然会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


来源:“云南人大”微信公众号
编辑:苏巧
责编:张银珍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