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南诏镇新村地处县城东南部,距离巍山古城7公里,是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的牧耕之地,山川秀丽、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且水资源丰富,境内两个水库——巍宝山水库和黄栎嘴水库,是巍山县城的主要饮用水源地。这里留存着古老南诏的历史印记,传统的彝族建筑错落有致,青瓦白墙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近年来,南诏镇新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依托背靠巍宝山、面向巍山古城的地理优势,创新举措招募“新村民”到村旅居、共谋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居发展之路。
传承历史文化,吸引“新村民”旅居
新村依托特有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找准定位,以保护为基础,加强研究整理和宣传力度,讲好细奴逻的故事,积极打响“南诏彝王故居”文化名片。2021年投资650万元在细奴逻居住原址恢复重建了细奴逻故居;2023年投资200万元改建了彝家文化展示中心。
2016年以来,驻村工作队通过查阅大量文史资料、请教村内老人,撰写了《换个角度看南诏镇新村的前世今生》《细奴逻故居修复记》等文学作品6篇,同时编写完成了《新村千年桂花树的故事》《小川千年高山栲的故事》《范家村三角梅记》等20多个新村故事。对村内古老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保留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并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各方游客展示了南诏的历史文化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艺术创作者、文化学者和摄影爱好者在“彝王故居”沉浸旅居。
推动产业融合,招募“新村民”旅居
以特色产业招募“新村民”。将农业、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推动新村“一村一品”贡菜种植,2023年种植贡菜1100亩,实现收入1000多万元;深入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建有种植基地6个、育苗基地4个……因地制宜,以特色产业发展吸引从事相关产业经贸的游客在此旅居。
将招引人才发展为“新村民”。对人才坚持包容开放的原则,奉行“走出去、引进来、挖潜力”的人才培养策略,现全村已有400多人外出务工,在务工过程中学技术、学理念、学管理、找商机、引商人、攒资本,外出人才回乡参与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吸引全国各地更多人才来到新村,成为“新村民”。目前,新村已招募了11名外地常住村高端人才。
结合项目招募“新村民”。2023年,新村策划包装了闲置宅基地招商引资项目,项目以发展新村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在摸清村内闲置宅基地底数基础上,以农户自愿为原则,新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户出租的方式,推出6至10院闲置宅基地向社会招商。目前,共向外租出房屋18栋,截至2024年,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在此基础上,新村首创公开推出了招募“新村民”的公告。自招募公告发布以来,到村旅居的人数统计已有27人,同时,“新村民”作为“推荐人”和“宣传者”,也为新村带来了更多的人才流入。
借势优质资源,发展“新村民”旅居
巍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巍山县城东南面,景区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景区、中国道教名山、中华彝族祭祖圣地。新村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不断完善村内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加强与巍宝山风景名胜区的合作,借助巍宝山风景名胜区品牌优势,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形成旅游联动效应,共同打造旅游品牌,为吸引更多旅居者创造了有利条件。聚焦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采取一系列举措切实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和绿美村庄建设。2021年以来新村分别被授予省级卫生村、省级民主法治村、省级精品示范村、省级绿美村庄、“乡愁大理·最美乡村”等多项命名。
人们来到新村,可以参观古老的南诏遗迹,了解博大精深的南诏历史文化;也可以漫步在田园之间,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惬意;还可以参与祭祖节、火把节等彝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与当地居民一起载歌载舞,共享欢乐时光。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村民”来到这里,享受生活并加入到新村的发展中,助推了新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