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
成为了全国首个非遗新春
银
这种在古代就已知
并被加以利用的贵金属
凭借匠人的智慧和一双双巧手
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而恰恰又是这种“新生命”
装点着匠人们的一生
走进鹤庆县新华村,叮叮当当的银器敲打声不绝于耳。
新华村是一个风光秀美的白族村落,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闻名遐迩的“银都水乡”、滇西北旅游线上的“黄金走廊”。
村民世代以加工金、银、铜质生活器皿和首饰等工艺品为生,全县银器产业年耗银300吨,年产值约31亿元。
在新华小镇从事银器加工销售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的毕业于国内一流学府,有的从事银器加工销售已多年,带着全新的设计理念、工艺手法,让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生机。
熔炼、开片、锻制、塑形、镶嵌……银器锻制流程的重点全在一双手上。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机器的介入,使得不少手工流程被取代,技艺间的断层愈加明显,但在新华村,很多人却依然坚持全流程手工锻制。
银器是商品,是冷冰冰的物件,但当赋予它以汗水、温度、思想,冰冷的器物就有了情感属性,这就是银器文化、非遗技艺,是用千年时光传承下来的坚守与匠心。
历经一代代匠人的传承创新,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鹤庆银器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张名片。
目前,在银器锻制技艺方面,鹤庆县共拥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1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人,州级9人,县级68人。
海纳百川、守正创新
匠人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
传承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走出了自己的“幸福路”
来源:大理发布
编辑:王 丹
审核:赵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