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拍摄到!剑湖迎来两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近日

剑湖湿地管护局巡护人员
在日常巡查中
首次拍摄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趾啄木鸟和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喉鹀
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该保护区
三趾啄木鸟物种和黄喉鹀物种
的观测空白
还标志着剑湖湿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趾啄木鸟





图像资料显示,一只三趾啄木鸟在树干上灵活攀爬,用喙部高频敲击树干捕食昆虫,并不时警觉观察周边环境,展现出典型的觅食与栖息行为。




三趾啄木鸟是啄木鸟科中的珍稀物种,因其足部仅有三趾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原始森林中。作为“森林医生”,三趾啄木鸟通过捕食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对维持森林健康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黄喉鹀














黄喉鹀虽体型娇小(体长仅13-16厘米),却因头顶一簇黑色羽冠和喉部醒目的黄色羽毛成为“颜值担当”。雄鸟羽冠竖立如“凤头”,眉纹前段黄白、后段鲜黄,与冬季灰褐色羽毛形成鲜明对比。有趣的是,它性格活泼胆小,常在灌丛间跳来跳去,被摄影爱好者称为“林间小精灵”。



黄喉鹀对栖息环境极为敏感,偏好林缘灌丛、农田等生境。以昆虫幼虫为食,对控制农业害虫有重要作用。



此次三趾啄木鸟和黄喉鹀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区域生态修复成效,为探索高原湿地与森林协同保护模式提供了新范例。

剑湖湿地是我国西部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湿、水系连通、植被修复等综合治理工程,湿地面积逐渐恢复,水质持续稳定向好。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鸟类种类增至27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1种,灰鹤、彩鹮等旗舰物种种群数量逐年增长。





通讯员:杨杰斌剑湖湿地管护局
编辑:刘林灵 朵朵
责编:邢雅丽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