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理剑湖湿地
迎来了两位特别的 “贵客”
“飞行冠军” 斑头雁
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他们在这片生态家园
上演着令人惊喜的自然篇章
斑头雁
以其卓越的飞行能力闻名
甚至能够飞越世界之巅
珠穆朗玛峰
堪称鸟类中的“飞行冠军”
斑头雁(学名:Anser indicus),属雁形目鸭科雁属,因其头部白色并带有两道黑色横斑而得名,也被称为“白头雁”或“黑纹头雁”。
在我国,斑头雁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斑头雁喜欢栖息在湖泊、河流、沼泽地以及耕地等环境中,多在黄昏和夜间于植物茂密、人迹罕至的湖边或浅滩觅食,冬季也会在农田中觅食农作物。
斑头雁性情机警,通常与人类保持150-200米的距离。若人类逼近,它们会高声鸣叫并迅速远离。
斑头雁游泳能力较强,但它们主要以陆栖为主,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它们善于行走,奔跑速度较快,飞行能力更是出众。
除了“远道而来”的斑头雁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
也再一次来到大理剑湖湿地
今年是它们连续第六年在此稳定栖息
且活动范围拓展至湿地核心区
这标志着我国濒危物种保护
与湿地生态修复取得重大突破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范本
彩鹮曾因栖息地丧失在中国濒临绝迹,《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将其列为国内绝迹物种。2009年后有零星观测,2012年云南首次记录其活动。
2020年6月,剑湖湿地巡护人员发现彩鹮自然繁殖巢穴,拍摄到3只幼鸟破壳影像,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此后,彩鹮种群持续稳定,到2025年活动范围继续扩大,剑湖湿地成其在我国重要栖息地之一。
剑湖湿地多措并举打造“候鸟天堂”。加强执法与生态修复,联合多部门年均开展“清湖行动”1000余人次,清理非法渔具400余个,实施封湖禁渔和湿地修复工程,恢复候鸟栖息空间。如今湿地面积增至758.79公顷,水质持续改善,粟喉蜂虎、印度池鹭、东方白鹳等近10种珍稀鸟类首次现身。
科研引领与全民守护并重。剑湖湿地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彩鹮、紫水鸡等种群研究,破解生存密码。同时,创新“林长制”“河长制”协同治理,通过普法宣传、发放生态教育手册等,激发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主导 + 科研支撑 + 全民共护”新模式。
科技赋能智慧监测。构建“无人机+红外相机+远程监控”全天候监测网络,累计记录鸟类276种,其中一级保护物种5种、二级46种,能动态追踪彩鹮等旗舰物种活动轨迹。
剑湖湿地管护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平台,强化濒危物种精准保护;推广“社区共管”机制,探索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从濒危绝迹到振翅长空
这些高原精灵的现身
都彰显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剑湖经验正成为中国的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