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新征程文化强州展新篇——2024年大理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放眼全州上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雨露浸润百姓心田,如战鼓催人聚力奋进。


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气、提士气,理论之光照亮大理人民前行之路;


一篇篇聚焦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的宣传报道,强信心、鼓干劲、促发展,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更加昂扬;


一个个诠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凡人善举,扬正气、凝真情、暖人心,点点星光传递大理文明之光;


一台台精彩纷呈、鲜活生动的文化盛宴,让“在大理爱上生活”“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等IP持续圈粉;


一部部在大理取景拍摄的影视作品,推动大理从“天然摄影棚”向“电影花园”升级,“影视+文旅”溢出效应不断凸显……



回望这一年,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全州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开辟新局面、展现新气象。





高举旗帜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


走进大理州新华书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等理论学习书目摆放在醒目位置,读者竞相驻足翻阅。


一年来,聚焦聚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全方位、系统性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格局中,着力增强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理论阐释的针对性、实效性,巩固拓展理论宣传宣讲阵地,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理论学习有质有效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从精心准备权威学习材料到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大理州着力提高理论学习质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感悟真理力量。


深耕理论学习“精度”,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全面推动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创新开展交叉列席旁听,推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理论宣讲鲜活走“心”



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


从机关单位到企业车间,从街道社区到高校课堂,从田间地头到广场庭院……依托“苍洱”系列宣讲团和百姓宣讲团,开展宣讲7200余场(次),覆盖干部群众36.8万余人(次),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宣讲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



倾力打造具有大理辨识度的“习习春风 理润苍洱”理论宣讲品牌,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冒热气”的宣讲方式、“聚人气”的鲜活案例,掀起学习热潮。创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活”起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4600余场(次),“行走的思政课”入选云南省首批云岭思政教育品牌项目。




理论平台拓展丰富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创优推动“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建设,把“学习强国”线下空间建到群众“家门口”,以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推动学习从“线上”向“线下”延伸,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热情。年内建成2个学习小站并投入使用,培树“国安课堂”等线下活动品牌4个,组织开展线下学习活动26场,线下学习空间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线下活动总平台采用率全省第一,平台订阅人数达1374万。



策划推出一系列爆款作品,推送的《李春喜:宁用一身脏换洱海源头的净美颜值》《7000亩森林为“国宝”滇金丝猴而种》分别荣获2024年夏季、秋季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奖。“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成为全州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讲好大理故事、展示大理形象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理论研究深入广泛



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


强化资源整合,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培训中心”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强化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大理州以“五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等文章6篇,并被《云南宣传》采用。用好州级媒体平台,累计刊发理论文章217篇。推动社科研究,“苍洱三味”宣讲项目获省社科联“一州市一品牌”立项实施……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理论学习直达心间。当各族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当理论学习辅导读物成为更多人的书单,当崇学善学乐学蔚然成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然成为白州人民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高昂旋律
用主流舆论奏响奋进之歌


从“文献名邦”到“有风之地”,从“最佳爱情表白地”到“艺术家第二居所”,大理不仅有风景、有风情、有风口,还有着说不完的人和事。



一年来,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讲好大理故事、发出大理声音、树立大理形象,用“一个声音,多个声部”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新闻宣传澎湃有力



新时代同心逐梦,新征程凯歌以行。


聚焦主题主线,加强选题策划,提振发展信心。着眼大理高质量发展,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嘱托 十年奋进”等专栏专题,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和鲜活故事,以小见大反映大理改革发展和变化。


紧盯大理州“两城一区、三个走在前”目标,聚焦洱海高水平保护、产业高质量转型、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重点工作,开设专栏专题,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设立全州优秀稿池库,建立全州融媒精品宣传推荐工作机制,开展政务新媒体效能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本地大V、网红培养计划,联动开展内容生产和精品传播,传播集聚效应凸显,仅“#在大理爱上生活”话题,全网阅读量达270亿次。



用活“3+1+12+N”传播矩阵,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用一个个事实、一篇篇报道、一幅幅照片、一帧帧画面,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对外传播再创佳绩



向下扎根,向上结果,而后,枝繁叶茂。


一年来,大理好故事、好声音频繁出现在各级主流媒体上,中央和省级媒体累计刊发(播)涉大理州稿件1.6万余条,全网累计阅读量约5亿次,大理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央媒、省媒的曝光频次保持在较高水平,报纸头版报道21条。尤其是2024年8月24日,央视《朝闻天下》用13分21秒全面报道了洱海保护治理成效,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报道《洱海治理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用5分5秒的时长聚焦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大理对外宣传实现重大突破,每“一帧”都让人瞩目。



成功举办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论坛影响力不断凸显。以学习的姿态“走出去”,赴瑞士举办2024洱海论坛(欧洲边会)、赴法国举办中法生态文明交流会,对外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大理的生动实践,100余家欧洲媒体刊发洱海论坛(欧洲边会)消息;以开放的姿态“请进来”,美联社、法新社等60余家外媒参与洱海论坛报道,累计发布消息超2300条,全网阅读量超1.1亿次。搭建赛事联盟,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与“吴哥王朝马拉松”结成“双城赛”为契机,不断扩大“朋友圈”。



成立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大理分中心,用好中央媒体海外平台,累计宣推稿件120条。宣传片《一掌雪》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视听中国 全球播音库”、CGTN2024“可爱的中国”国际传播项目。《月亮街》入选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项目。《云南大理州:深耕国家交流活动 厚植大理网络文明》入选中央网信办“2024年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城市典型案例”。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



聚焦“部门优化重组、生产流程再造、技术赋能提质、全媒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创新、宣传统筹策划”,州级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实现从机构融合到业务融合的转变,传播力、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组建成立“短视频工作室”“美图工作室”,策划推出“非遗大理”“时光大理”等系列宣传,新媒体粉丝突破280万。推出网络歌曲《昶啊~大理等你!》引爆全网登上抖音热榜,成为同期全国文旅宣传典型。



改革创新成果《作风“破弊”,聚力“三以”,跑出融合“加速度”》入选云南省广电局“2024年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备战汛期!云南大理200名消防救援人员开启“乘风破浪”模式》被广电总局《广电视听评论》点名肯定。



激发活力
文化强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迈入“万”时代!大理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再破历史新高!》《破纪录!5天148万辆!》《产值超2亿元!在大理实现“婚礼+旅游”双向奔赴》……



回望2024年,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稳步实施,“旅居云南”大理样板打造工作持续推进,文旅接待数据不断刷新,文化产业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诗意大理,风沐书香。按照“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年内全州开展“书香大理·阅享生活”全民阅读系列活动5736场(次)。



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大理大方书店古城店被评为全国“最美书店”,杨人和、李存德被评为全省“阅读推广人”,宾川县学生崔思敏被评为全省“最美阅读者”,大理被中国作协列为“全民阅读推广城市”,并作为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文化产业繁荣向新



婚纱旅拍、网红咖啡店、目的地婚礼、短视频拍摄……一个个爆火的产业背后,带动的是经济,藏着的是文旅发展新机遇。


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大理美好生活季”为统领,聚焦“四季有主题 月月有活动”,成功举办大理诗歌季、大理情歌会、大理舞蹈季、首届微博旅游之夜等群众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为大理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年内吸引海内外游客超1.1亿人(次),有效带动交通、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催生一大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新业态。



成功举办2024“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助推大理影视产业发展。推进影视基地及视听产业园建设,成立影视传媒服务管理机构,影视产业链从“单一拍摄服务”到“多元化电影文化服务”延伸。年内,21家影视拍摄服务企业落户大理,78部影视剧在大理取景拍摄,西南地区首个虚拟数字人——美好生活推荐官“大理小金花”成功出圈。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在大理取景拍摄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荣获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和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入选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优秀作品。



长篇纪实散文《洱海笔记》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大理文学爱好者作品频频被《人民文学》《收获》《诗刊》等全国重点文学期刊采用,作品采用量创历史新高。


《东山放羊调》获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属全省唯一获奖作品。4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其中1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从“无人问津”到“众所周知”,从“鸟都没有的地方”到人人向往的“诗意旅居地”,漾濞县阿尼么村火爆出圈,开村第一天接待游客1.3万人(次)。



用艺术赋能传统村落,让更多人“在大理爱上生活”,这是大理州推进文化强州建设,培育“艺术家第二居所”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大理州探索出高校联动、影视带动、产业助推、人才驱动、新业态引领五种“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大理模式”,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云南大理——有风小院品牌传播案例”“中华美食荟·好味云南: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县域品牌塑造与传播案例”入选2023—2024年度“长城奖——文旅好品牌”年度县域及乡村振兴品牌优秀案例。


以文化人
培根铸魂展时代新风新貌


文明如风,可传温暖;文明如雨,可播善行;文明如光,可照人心。2024年春节期间,为游客带路的“小孩哥”苏焕,被人民日报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报道,获得数十万网友点赞。


一年来,大理州以文明培育为统领,以文明实践为引擎,以文明创建为抓手,铸就精神文明建设之“魂”,浇灌精神文明建设之“花”,激发精神文明建设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大理新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文明培育汇聚时代暖流



凡人微光,点亮大理。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串串感人的事迹,他们可敬可信、可亲可近、可学可鉴。


一年来,李伯藩、李桂科、李春喜等19人(组)先后入选全国最美医生、全国最美职工、中国好人榜、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云南好人和新时代云南好少年。尤其是“中国好人榜”四个季度均有代表入选,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大理成功举办,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礼遇好人的氛围更加浓厚。




文明实践凝聚向上力量



实践因文明而温暖,文明因实践而多彩。


一年来,创新推出沉浸式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文艺宣讲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1.8万余场(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120余场(次)。


组建彩云童声合唱团,推出的《风也可温柔》《向云端》《诗经蒹葭》等作品引发媒体关注。推出音乐党课“六进”系列活动深受好评,改编创作的《蜜蜂想花花想蜜》《新泥鳅调》《千年一梦间》等新民歌作品被群众广泛传唱。




文明新风劲吹白州大地



干净靓丽的大街小巷、日益规范的农贸市场、简洁易懂的文明标语……置身大理,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一年来,大理州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为契机,不断提升城乡“颜值”和文明程度。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让厚养薄葬、勤俭节约、家庭和睦、邻里守望的文明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录制推出《大喇叭小崔说》系列音频,引导基层百姓广泛学习法律、禁毒、防艾、消防、文明出行、绿色生活等知识,把文明的馨香送进万村千乡。



纵深推进清廉大理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大理州上好“行走的廉政课”擦亮苍洱清风新名片》的做法在全省推广。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


站上新起点,全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创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大理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撰文:张红梅(州委宣传部编辑:李玲
责编:苏巧
终审:苏建东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