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坚持生态为民 构筑一种以“绿”为底的美好生活



坚持生态为民

构筑一种以“绿”为底的美好生活

洱海保护治理十年蝶变系列报道之三


晨起,在洱海森林公园锻炼,寻一个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傍晚,在洱海生态廊道漫步,赏一湖碧波荡漾的洱海水;周末,在湿地公园玩耍嬉戏,尽享自然美景和清新空气;假期,在苍洱之间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马拉松,体验大理生活之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年来,大理州坚持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扎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努力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最美的生态献给人民,让每一位来到苍洱间、来到大理的人都能享受美好、爱上生活。



美丽的生态廊道 杨继培 摄


打造生态廊道 搭起绿色开放空间


全长129公里的洱海生态廊道,将洱海周边的湖滨缓冲带和湿地串联起来,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物理隔离的绿色生态屏障。进行统一的风貌提升后,廊道一侧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掩映在绿荫丛中,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如今,洱海生态廊道不仅是人与湖亲近的新“纽带”,更成为大理城市的“新名片”。


“每周我们都会组织聚会,到洱海生态廊道徒步、拍照、跳舞……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觉得很幸福。”家住下关的许丽霞阿姨有一群兴趣相投的好姐妹,洱海生态廊道成为她们退休生活的重要场所。


冬天的洱海边水杉林立、水鸟翔集,从内蒙古来的李慧勇一家第一次到大理就爱上了这里。他说:“漫步洱海生态廊道,既能欣赏自然美景,更能沿途感受大理白族村落的魅力,真是不虚此行。希望今后能到大理多住一段时间,更深入地感受大理的生活。”


曾经的白族民居私家院落,如今成为带着浓浓白族民俗文化的文创店、咖啡店,成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尽情享受绿意和阳光的好去处。随着更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廊道经济”的新路径开始蓬勃发展。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景,这正是白族青年画家赵焕创作的源泉。她在生态廊道开设了一家油画工作室,面朝洱海、潜心作画,创作之余还招收学生、教游客画画。“既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还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我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赵焕一边指导学生作画,一边愉快地告诉记者。


据统计,仅2024年春节期间,洱海生态廊道海西段共计接待市民及游客101.15万人次,日均12.64万人次,巨大游客流量为“生态+文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廊道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水天一色 张孝雷 摄


推进绿美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过的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内田园秀美、民居古朴、街巷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这里连接着人们对山水的情感,流淌着悠悠乡愁。


近年来,古生村坚持以“记得住乡愁”为主线,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绿化美化,完成村内4处文物修缮,对8条古巷道进行风貌提升,完成70户村民家庭院落风貌整治,挂牌保护李德昌“乡愁小院”等7户白族民居古院,使“乡愁”文化与乡风文明相得益彰。


“整个村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门前的路面变得干净整洁,屋顶和外立面也恢复了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来村里的游客也变多了。”古生村村民赵丽梅一边打扫着家门前的卫生,一边热情地和路过游客们打招呼。如今的古生村,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迷人,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居住。


西屿民宿的主理人熊西宇曾在深圳的软件公司工作,第一次到古生村,就决定在这里定居。“这里好像宫崎骏的动画片一样美,生活节奏很慢。我喜欢在洱海边散步、在楼顶晒太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能在这释放压力、得到疗愈。现在,我的母亲和孩子也来到了大理,今后我们也会成为‘新大理人’。”


古生村是大理统筹推进绿美城市、绿美乡村建设的缩影之一。近年来,大理越来越多绿色、宜居的城市和村落正在成为广大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依托。2024年,长期定居大理的“新大理人”已经超过了30万。



古生村与洱海风光 胡超 摄


构建全域康养旅居 共享大理美好生活


每天早上,大理全民健身中心旁的湿地公园,都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空地上抖空竹。今年已经80岁的温乃乾到大理定居已经20年了,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坚持在洱海边锻炼。他乐呵呵地说:“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风景美丽,大理是一个适合户外运动的地方。每天在这里锻炼的人都很多,老人打太极、舞剑,年轻人滑板、打球,小孩子们放放风筝,各种运动都有。每天锻炼回家,我都觉得身心愉快,连小毛病都没有。”


环洱海跑步、骑行,沿清碧溪一路攀登,带上桨板奔向西洱河的水面……在大理,饱览山水生态之美的同时,亦能尽享健康生活中的美好。以洱海苍山为核心的户外运动资源,可全年开展“山水陆空”户外运动。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传递奔跑力量!”这是马拉松业余爱好者赵俊颖的运动理念。多年来,每天在洱海边晨跑已经成为他的健康生活的习惯之一。在他的带动影响下,本地数千人也参与到环洱海跑步的队伍中。


赵俊颖说:“在洱海生态廊道环湖跑步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适宜的温度和海拔、沿途如画的美景,都特别适合马拉松一类的运动训练。我的很多朋友,甚至定期从外地到大理住上一段时间,只为在大理跑跑步。”


赵俊颖的好友肖剑也是一名跑步爱好者。他感慨道,过去没有建成洱海生态廊道,大家都是沿环湖村道跑步,道路弯曲且时常有车辆穿行,环境既不安全也不适合运动。现在的廊道内不仅有专门的跑道,还能近距离欣赏洱海,让人心旷神怡的同时,也能安全安心锻炼、提高运动表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沿洱海骑行、苍山徒步等户外项目备受青睐。2023年、2024年连续两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落地大理,更吸引大量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体验活动,在大理进一步推动户外运动理念普及、习惯养成。


蓄势待发 周磊 摄


近年来,大理州围绕深度诠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持续打造“在大理爱上生活”“大理美好生活季”“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全域旅游康养之地”等新IP。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惬意自在的安然生活和健康养生的特色活动,大理每年吸引了上亿人次到大理开展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康体养生。


大理缘洱海而盛名、依洱海而常兴、因洱海而和美。十年来,大理州坚持以洱海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转型统揽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绿、林茂、湖净的美丽画卷正在苍洱大地徐徐展开,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最为生动的注解。



来源:大理州融媒体中心(朱蕾 杨钰洁 刘泉 张洲 杜伟
辑:杨维琦
审核:孙琴霞

终审:李政波


<

>

左右滑动查看大理州媒体矩阵

点亮在看,推荐给更多人?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