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什么?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到巍山古城
访问一位在这里生活了57年的学者
聆听他心中的乡愁。
我从小就生活在巍山古城里,这里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是小时候的样子,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浓浓的乡愁,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内心深处。这里是文华书院,它诞生于1875年,这棵100多年的古柏树,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这个样子,它看起来依然是那么郁郁葱葱。随着这个书院的恢复,中轴线上的玉皇阁的这个部分以及文华书院正面的这些部分都是当时的模样。
当初的文华书院变成了巍宝小学,后来变成巍宝中学,又到文华中学,2015年再次恢复为文化书院。这里一直是巍山的心灵栖息地,一直都是文化的中心,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活动都来这里开展,成了一个最美文化空间。
说到巍山的?肉饵丝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很出名的有老王过江饵丝、朱记一根面、苏老三一古面,还有很多?肉饵丝的店,以及青豆小糕,棠梨花粑粑、稀豆粉、米凉虾、牛打滚等等,都被我们打造成巍山的名片,在2011年的时候,巍山被中国餐饮美食协会命名为“中国名小吃之乡”。
从2011年开始,我们一年举办一次小吃节,每年以农历二月初八为核心举办9天,“寻根南诏、品味巍山”,品味巍山众多的小吃,了解巍山的小吃文化。
我身后的这棵大树是高山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随着它的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成长。后边的这个崇正书院,始于1501年,在2023年的12月23日,它变成了先锋巍山崇正书院,恢复了昔日的面貌,它现在也成了一个巍山的文化地标,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不断的提高,现在,也成了很多游客的打卡点。愿随着我记忆当中的这棵大树伴随着先锋巍山崇正书院一起成长。
2020年高铁开通,2024年的3月,高速公路也开通了,我们的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古城保护方面,我们不断地加强对它的保护,古城保持了600年前的风貌,古城里的业态都保持了传统的业态,古城保护越来越好,不但外地的人来的多了,更多的是一些曾经在外求学和发展的这些游子回到了巍山,寻味小时候的味道,寻味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愁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巍山古城在我从小到现在,57年的时光里,让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特别是巍山,作为一个活着的古城,它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越来越热爱它,越来越想要去研究它,钻研它,讲好它。
记者:蔡亮
巍山融媒:杨继稳 董有喆 曾子航 杨丽莎
编辑:苏巧 朵朵
责编:李玲
终审:苏建东